第32章 扶桑只有木材,怎么做生意?-《北美洲再造中华》


    第(2/3)页

    据与金门城的家人能够维持联系的朱振勲所言,扶桑商船要么只能尽可能逮着机会与闽、粤、台、吕宋的老乡走私,要么就只能走远一点距离,去澳门、巴达维亚(雅加达)或马六甲!

    无论哪种,都要冒较大的风险。但对于不产铜铁与火药火器等战略资源的扶桑而言,冒险却是必须的。

    唯一好交易的对象,也只剩下德川幕府治下的日本了。郑氏与日本的关系一直很好,即使在神州东渡以后亦如是。

    除了贸易对象的问题,在东宁失陷、神州东渡之后,明郑势力本身的贸易价值也急剧萎缩,这自然是因为明郑的船队已经无法再垄断中国与洋人的贸易渠道,把产自中国故土的茶叶、丝绸、瓷器拿出来卖。

    扶桑既不产出亚洲的奢侈品,也没有成规模地种植这一时代的重要经济作物,如蔗糖、烟草、棉花。不过既然扶桑有本土烟草马车草,郑克殷也打算考虑之后展开规模化种植。

    一直以来扶桑少数能拿得出手的货物,便只有上等的加州木材——这也是此地被称为“扶桑”的一个原因——和从澳龙人等番人手中换取的野兽毛皮。

    毛皮……想到这里,郑克殷对大绵、越汕两部之争仿佛有了新的头绪。

    狩猎场的争夺,是这一时代北美原住民的头等大事,皆因这一时期正值小冰期,而欧亚大陆的海狸因过度猎杀而走向灭绝,因此无论是欧洲人抑或是东北亚人,都对动物毛皮非常欢迎。优质毛皮不难卖出高价。

    欧洲殖民者用先进的手工业产品乃至于武器向北美原住民换取毛皮。而为了扩大狩猎范围,诸多部落之间大打出手。

    其中最为强大的豪德诺索尼同盟(易洛魁同盟)甚至发动名为河狸战争的扩张战争,抢占了大片领地,盛极一时。

    历史当中的北美东部既然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明人入局殖民加利福尼亚之后,给本地的原住民带来类似的变化便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尤其是加利福尼亚原住民原本就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对于本地的山川沼泽、动物植物有足够的了解,猎取鹿、马鹿、羚羊、灰熊、海獭、水獭、海狸等各类野兽,原住民必是得心应手。

    相比于明人亲自上山捕猎,显然与番人展开交易才更为便利。

    总之,神州东渡之后,明郑势力的贸易价值极剧萎缩,在这种情形下,相比于重而贱的木材,轻而贵的毛皮自然才是扭转局势的最佳突破口。

    这大概便是大绵部要去挤压越汕部领地或狩猎场的深层次的原因。

    为了验证这一点,郑克殷特地请毛兴、沈诚二人前来司长书房议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