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零七章 紧迫-《代晋》


    第(2/3)页

      当然,召开这样的表彰大会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表彰先进,凝聚人心和共识。更重要的是,李徽需要以这种方式增进各阶层之间的交往互通。李徽倒不指望能够消弭阶级矛盾,消除阶级等级。事实上那是绝无可能的。李徽只希望能够让阶级之间的矛盾弱化,让各阶层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相互敌视和蔑视的状况得到改善。阶级之间的矛盾一旦爆发,那是相当可怕的。这种交流和沟通,互相了解和理解对方的重要性和能力的大会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久而久之,自然会有很好的缓和。

      李徽深知,留给自己安稳发展的时间并不多。北方虽然乱成一锅粥,但是迟早会有充分斗争之后一家或者几家独大的状况。充分斗争之后的各方势力迟早会明白,这么下去他们都没有活路。一旦他们明白了这一点,目光便会投向别处。

      徐州目前所处的位置其实是并不理想的,事实上徐州的地理位置一直都在危险之中。地处淮水之地,南北分界之地,自然是战争爆发的战场。那也是为什么之前徐州之地成为破败之地的原因。

      更别说现在自己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了东莱半岛,成为某些人的心头之刺。必须要做好随时迎接外敌的准备。

      而南方显然也越来越不稳定。大晋朝廷两股势力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和白热化。

      腊月里,张玄终于携家眷来到徐州。从他口中,李徽知道了一些朝廷之中近来的消息。

      王恭接手北府军的指挥权之后,司马道子在军粮物资上开始了限制。王恭上奏多次,要求按照之前的标准拨付粮草物资和军饷,但司马道子都予以驳回。司马曜亲自过问司马道子也不松口。

      “南方大旱,西南蝗灾。蜀地今年地震。灾民无数。我大晋如今无胡贼之忧,但却有内患要解决。孰重孰轻,不言自明。赈济灾民,救济百姓,需要大量的粮食物资。北府军固然重要,但是之前的粮饷物资标准太高,举全国之力养之是不错的,但淮南之战之后,本就应该予以裁撤缩减。陛下不当家,不知财政艰难。这两年财税锐减,朝廷入不敷出,必须要加以修正。否则,何以为继?”

      司马道子和王国宝等一杆人的话令司马曜哑口无言。他知道司马道子等人是故意推诿克扣,但他们的理由却又是正当的。北府军消耗确实很大,确实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当初是谢安当政,又有外敌威胁,自可如此,现在却不同了。依旧以全国财政养兵,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但从此事上,司马曜也越发感受到了来自司马道子的压力。

      因为这件事,王恭和司马道子等人之间已经几乎是明着斗了。王恭当然恼火,他刚接手北府军,北府军将士的待遇便下降了,这让他如何能够让北府军将士对他有好感,如何能让众人归心于他。

      北府军第一猛将刘牢之便已经公开说了,王刺史来领北府军,他是举双手赞成的。但是,若王刺史连兄弟们的待遇都保不住,自己倒是无所谓,但其他将领和兄弟们口中有微词,心中有不满,那也是情理之中了。

      又说,想当初谢大将军领军之时,北府军哪里受过这样的窝囊气。所谓统帅有胆色,将士们便勇武无畏,统帅是怂包,就不能怪将士们偷懒了。既然王刺史连兄弟们的粮饷都保不住,那便不要要求这要求那的,搞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这些话听在王恭耳中,比刀子扎他还难受。偏偏刘牢之是北府军资深将领,是谢玄之下的北府军资格最老官职最大的人,他的言行举动左右着全军将士的想法,王恭也拿他没有办法,不能处罚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