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零章 殿论-《代晋》


    第(2/3)页

    李徽转头看去,正好同那老者眼神相对。那老者眼中精光闪烁,令人不敢逼视。之前李徽便看到了此人,站在左首队列上首的位置。只是李徽并不知道他便是王猛。此刻才知道他便是王猛,秦国朝廷之中的第一号人物,居然是个如此貌不惊人的老者。

    李徽沉声道:“天王陛下,王丞相,小使只是说这个道理,并无贬低任何人的意思。本人虽然年轻,但年纪和能否代表我大晋出使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更不要说什么对贵国有没有诚意这样的话了。我大晋若无诚意,又何必派小使干里迢迢而来?至于大晋是否有人才,那也不用我吹嘘。我大晋名士高族多如过江之鲫,卓越者远的不说,先有王导,后有谢安。桓大司马威震天下,王羲之书艺冠绝宇内。顾恺之画艺精绝。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若要细数才能之士,怕是要说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至于小使,自然是跟他们不能相比。但小使出使,乃奉朝廷之命而来。朝廷既然任命我前来,小使即便没有才能,也只能勉力为之。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苻坚呵呵冷笑道:“谢安王导自然是有些名望才学,桓温嘛,也算个人物。不过,你晋国既然有如此多的贤能名士,却为何丢了大半江山,至今偏安一隅?你给朕解释解释。”

    苻坚此言,其实便很不客气了。这晋国小使夸夸其谈,大肆吹嘘晋国有多少才学之士,苻坚自然不肯让他嘚瑟,决定羞辱他一番。

    李徽皱眉道:“陛下,小使无法解释此事。若一定要说,小使只能说,王朝兴衰,自有天数。强如大汉,亦不免国灭衰亡。可见强盛只是一时的。这世上没有永远长盛不衰之国。”

    “胡说,我大秦便将成为永远强盛不衰之国。”苻宏沉声喝道。

    李徽微笑道:“太子殿下要这么想,那也随你。”

    苻坚摆手道:“晋国小使,不谈我大秦。你适才之言,岂非是承认你晋国天数已尽,故而有此衰败之象?”

    李徽一愣,一时语塞。

    “陛下厉害啊,这小使果然是自己承认了他晋国已然衰败了。呵呵呵,当真可笑。这样的人也来出使,三言两语便哑口无言了。”官员中有人笑道。其他人纷纷点头附和。

    苻坚微笑靠在座上,眯着眼看着李徽,看他如何狡辩。一些官员也等着李徽回答,随时准备出言嘲讽攻击。

    “天王陛下,虽然小使不肯承认,但在小使看来,我大晋确实衰败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衰败不同于气数尽了。一时的颓废不表示将永无再起之日。只要我大晋上下还能团结一致,能汲取教训,便有再次强大的一日。我大晋上下,从未有放弃努力的想法。”李徽沉声道。

    “呵呵呵呵,晋国小使,这话你也只是说说而已罢了。你晋国近年混乱不堪,幸亏桓温死了,否则早已是乱做一团。王谢等诸族,只为门户私计,空有名望,于国无益。你们当然不肯承认天数已尽,甚至妄想要收复中原,收复长安。可是,那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朕记得谁跟朕说过,当年你晋国皇帝君臣父子谈论长安和太阳哪个远的问题。起初你们还认为太阳远,长安近。但后来,你们知道,长安比太阳更远。太阳天天见,而长安,你们晋国是永远见不到了。君臣垂泪,好不伤心。真是令朕都替你们感到悲伤呢。”苻坚笑道。

    苻坚所说的是一桩轶事,乃是发生在元帝期间的一桩事情。

    当年有长安之人南渡大晋,元帝接见了他们,问及长安之事,来人尽皆告知。得知长安为贼所占,百姓涂炭之事,元帝司马睿心泪流满面。

    只有几岁的明帝司马绍坐在父亲膝盖上,见父亲落泪便问司马睿为何哭泣。司马睿便告知长安之事。顺口问了儿子一句:“你说长安远还是太阳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