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零九 皇帝结婚-《万历1592》


    第(2/3)页

    不少人都在心中犯嘀咕。

    但是没人敢反对。

    之前英国公定国公和十家勋贵的的凄惨下场已经证明了反对沈一贯的下场,大明顶级的两家勋贵,与国同休,结果却死在了沈一贯手上,得亏成国公家没有话事人,眼下成国公的爵位还在朝廷手中,所以成国公家没事。

    另外两家,南京徐家已经投靠了萧如薰,云南沐氏目前好像没什么消息,沈一贯这一次出手之后,整个京城勋贵圈子都心惊胆战起来了,都害怕起来了,都在怕沈一贯还会朝他们动手,所以连家门都不出。

    沈一贯还非常“贴心”的帮他们安排了锦衣卫“贴身保护”,基本上勋贵圈子里有点名气的都被锦衣卫“贴身保护”了,还有那么些家里面挺重要的人被“请”到皇宫里面“做客喝茶”。

    当然谁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勋贵们倒也不是不想反抗,只是,一来失了先机,二来没有实权。

    他们名义上掌握京营兵权,但是京营的实际控制权早就掌握在兵部手里,他们多数只是挂名吃空饷,允许保有私人卫队,行动上需要听从兵部的指挥,下级军官的任免权也都在兵部手里,上层勋贵和下级京营官兵实际上是分离的。

    面对沈一贯的突然发力,他们一点反抗的能量都没有。

    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做缩头乌龟了。

    但是今天他们非出头不可,因为皇帝要结婚了。

    朱常洛的婚礼定在了今天其实也是挺仓促的,沈一贯临时决定让朱常洛结婚,还大张旗鼓的给他搜罗皇后的人选。

    按照惯例,明朝皇后的选择都是选小门小户之家的女子,这是朱元璋吸取了蒙元和汉朝后宫外戚干政的前车之鉴做出的决定,皇后都选择小门小户出身,学识经验手腕都差贵族出身女子太多,不容易干政,也没有外援,这样皇帝年纪小的话,太后即使垂帘听政也没有多大能量。

    所以终明一朝,除了朱翊钧的母亲李太后曾经在朝政上发挥过一些作用之外,其他的皇后太后什么的都没有丝毫建树,就算是李太后,以小商户的出身,没什么权力欲望,也没能办成什么事情就是了。

    眼下更是深居内宫不外出,连点音讯都没有。

    所以这的确是正确有效的政策。

    沈一贯当然也不违背这个政策,下令给朱常洛选后选妃,按照规矩,第一步是“海选”,皇帝准备结婚时,皇宫先派遣众多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5000名年龄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的少女,集中在一起再进行初选。

    以往这种事情太监们都是干的驾轻就熟,但是这一次情况不同了,他们连京城都出不去,只能在京城内选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