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好险,差点破相-《明皇子高爔传》


    第(2/3)页

    “哦,呵呵,见笑见笑,喃尼兄弟二人这口音有点勿怪、勿怪!”

    “汝祖父陆庄大人、汝父陆宪大人,都是元朝顶顶有名的大工匠,世人皆知啊!”高希说道。

    说实话,古代工匠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高希说“如雷贯耳、顶顶大名”,在他们听来只认为是高希在恭敬与客套。

    虽然这二人的父祖确实技艺高超,也任过元朝的官职,但普通百姓几乎无人知道他们的名姓。

    陆氏兄弟二人万万没想到,年纪轻轻的高希居然知道自己父祖的名字,还称他们为“大人”,这令他们又惊又喜,十分感动。

    “这位小先生是?”高希又抱拳问那个少年郎。

    那个少年郎听到高希叫他“小先生”,同样抱拳相待、礼数周全,倒不好意思起来。

    少年郎脸微微红了起来,有些腼腆,回答道:“高大人,小的叫蒯祥,今年今年十四岁。”

    十四岁?十四岁就出来做工了?

    是的,历史上的记载,蒯祥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苏州府吴县人,此时刚好十四岁。

    别看他年龄小,本事却不小。他有家传的木工手艺,其父蒯福木艺精湛,京师皇城宫殿里的木作工程,就是由蒯福主持。

    到了永乐十五年(1417年),蒯祥十九岁的时候,就去北京参加紫禁城的兴建了。

    高希来来回回地看着这个小年郎,觉得自己的运气太好了,明初最好的几个工匠,已经到了三个人。

    “小先生,高希在此有礼了,以后还要请小先生多多赐教。”高希再次抱拳礼。

    这下不光小蒯祥不好意思,众人也糊涂了,一个不起眼的少年郎,值得高大人如此礼敬有加?

    但在边上静静地站着的那位宦官服色的男子是谁?

    高希在脑海里搜索了一遍,实在想不起来,永乐朝有哪个出名的工匠是宦官。

    高希转身向他施礼,正要问他名姓,他却说道:“传陛下口谕,皇家锦绣超市工程总召高希接旨。”

    口音有些“独特”,听起来有点像后世的老外。

    高希和众人跪下接旨。

    “口谕:臭小子,听说你缺工匠,朕将阮安派给你。要是超市亏本,你要赔朕银子。钦此。”

    阮安,啊呀,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高希一下子想来这个俊美无须的男子是谁了,也明白他为什么有“后世老外的口音”了。

    这阮安,是交趾人(今越南)。永乐初年,南征安南(即越南,明朝收复后改名交趾)的英国公张辅,在安南强征了一批长相俊美的童男,带回京师后,其中部分沦为太监。

    很不幸,阮安就是其中之一。

    所幸,阮安天资聪慧,勤于学习,不仅熟读中国的经史,也慢慢熟谙建筑营缮之道。难能可贵的是,他还精于数学。因之,颇受永乐皇帝赏识。

    “臣接旨,谢陛下隆恩。”高希磕头谢恩。

    “高大人请起,”待高希起身,阮安跪下想要向高希磕头,高希一把扶住了他,“阮先生这是做什么,这不是宫里,我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这些俗礼,以后就算了吧!”

    阮安家贫,少时被明军强征,带到大明的京师,孤苦无依,又成了太监。

    人间的温情,一个人应该享受到的基本尊重,他几乎从来没有体验过。

    从来没有哪一个大人像高希这样尊重他,这种尊重并不仅仅是因为高希尊称他为“先生”,而是他能切身体会到高希是发自内心地尊重他。

    “高大人,不必叫我阮生先,称呼我为阿留就行了。”

    “行行行”高希非常高兴,有了这四个能工巧匠,他那个二十一世纪规模的“皇家锦绣超市”,定然不会再是空中楼阁了。

    高希兴奋地搀起蒯祥的手,又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来来来,诸位先生,里面请。平安,快去给诸位先生沏茶。”

    众人刚一进屋,四位匠人就被墙上的图纸吸引住了。

    “这是房子?”陆家兄弟阅历丰富,却也是第一次听说房子可以造成这个样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