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即便如此,在大明有了手枪和步枪后,想用冷兵器战胜大明,几乎没有可能,除非再碰到像丘福那样刚愎自用的将领。 四年前(永乐七年,1409年),永乐皇帝派大将丘福率军北伐鞑靼,他轻敌冒进,致千余人战死。 作为未来的瓦剌大汗,脱欢当然不能将部族的命运寄托在大明涌现“昏庸的将领”这件事上。 现在,他亲眼目睹了特战营所使用的新式火器,是如何的威猛。 如果大明的军队普遍配备这样的枪支,只要不出现昏庸的指挥官,瓦剌人也好、鞑靼人也好、女真人也好,绝无可能战胜明军。 既然大明皇帝的目的是想与瓦剌修好,我们瓦剌人为什么还要送死,非要和大明为敌呢? 这就是这两天脱欢的观察和思考。 不得不说,脱欢已经具备了继承汗位所需要的“长远战略眼光”。 在这一点上,他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父汗马哈木! 脱欢看高希吃惊,以为高希不相信他,又说道:“你不信?给我纸笔,我现在就可以写。” “我信你,只是我们没带纸和笔。到了大同府再写不迟。” 陆续返回的三两个斥候面有急色,跑过来报告:“大人,不好,我们已经被包围了。” 高希听了,一点也没有吃惊。 蒙古骑兵都可以算是“练家子”。 每个蒙古男子在四岁时,便有了属于自己的弓与箭,从会走路就会骑马了,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天生骑兵。 他们非常擅长快速连续行军,追上高希特战营这一行人,实属意料中事。 高希虏走了两位最得宠的王子,马哈木定然会派骑兵追赶。 在严酷的专门训练后,以特战营的能力,如果没有带着人质,没有马匹不足的顾虑,是完全可以摆脱瓦剌骑兵的。 现在的高希一行人,正好处于又有人质、马匹也累得不行的境地,眼看就要回到大明了,但还是被瓦剌的骑兵追上了,且完成了合围。 高希不慌不忙,镇定地对众人说道:“保持警戒!” 然后问一个斥候:“说,什么情况?” “河谷内外,各主要道口,都有瓦剌的骑兵,离我们大约有两三里的样子。” “哼哼,看来他们已经知道步枪的厉害了,不敢靠近,围而不攻。”高希说完,便召胡立山和李连能过来商议了一下。 然后,高希走到了脱欢面前,问道:“脱欢,你愿意随我到阵前,说服你的父汗吗?”gonЬ “愿意!” “好,给他松绑,给他一匹马。”高希吩咐道。 去向对方喊话,就说我要与马哈木阵前对话,一个军士领命而去。 高希和脱欢骑着马向河谷口走去,一会儿就看到瓦剌骑兵列阵在前。 高希二人停了下来,马哈木也走出阵来,不过有四个全副重甲的骑兵挡在了前面,每人手中还拿着小圆盾,显然他们怕高希用火枪射击。 “父汗,父汗”脱欢高声喊道。 “不要怕,父汗就是来救你回去的。”马哈木回应道。 “父汗,我没事,你退兵吧,不要与大明为敌了!” “什么”马哈木以为自己听错了。 “请父汗退兵,不要与大明为敌!” 马哈木认为这是脱欢受了高希的威胁,不得不出面阵前劝降自己的父汗。 “马哈木,你的儿子脱欢尚且能深明大义,你还不知醒悟吗?” “高希,我以为你是光明正大的英雄好汉,你却行诡计虏走我的儿子。你现在放了脱欢,我可以放你们一条生路,否则瓦剌的勇士必将你们踏成齑粉。” 马哈木的汉话怎么这么溜了?哪里是他汉话溜,这是通事兵在翻译和喊话。 “我知道你们有了新式火器,那又怎样,我马哈木不怕。我不会退兵,必与大明战斗到底!” 通事兵喊出马哈木的话,高希知道马哈木是铁了心“不见棺材不落泪”,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