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黑心知县-《明皇子高爔传》


    第(1/3)页

    “大人,这是从账房里搜检出来的账本,有一公一私两套账目。”

    账房先生也被押了上来。

    “这一公一私两套账目是怎么回事?从实说来。”

    账房先生看了看关练乐,吱吱唔唔地说了出来。

    “若收到的是木料或颜料,那么就记入公账。若收到的是银钱,就记入私账。”

    “就这么简单?”高希追问。

    “呃就这些了。”

    “真的就这些了?”高希虽然发问,却不指望账房先生再说什么。

    他对着众人说道:“还是我来说吧!”

    “太子殿下入邹县时,城门口的兵士搜检有无携带颜料。这是不想让大青入城。”

    “这不是很奇怪吗?既然征用大青,有人要买,为何不让大青入城?”

    “因为大青不入城,城内大青奇缺,就可以人为推高大青的市价。”

    “关知县要的,并不是征到多少大青,他要的是老百姓买不到大青,只能以银代税。”

    “至于折银多少,就是他说了算了。收到的银子,自然入私账。”gonЪoΓg

    “至于朝廷要的大青够不够,那就更简单了。征到多少算多少,若不足,就拿着银子到外地买便宜的大青交差了事。”

    众人听了,更加痛恨这个黑心知县。

    “李下。”高希叫道。

    李下就是那个锁高希的差役,也是那个去任城卫找张千户的差役。

    “啊,大人”李下早就跪在地上连连磕头了。

    马哈木当然生气!

    高希正在两军对阵的当下,一边优待俘虏,一边推动落实移民政策,由此造成的人心向背,不言而喻。

    而马哈木发动挑衅的目的,不就是想“反移民、不反互市新政”吗?

    现在倒好,给了高希一个最好的机会,让瓦剌兵士直接沐浴到大明皇帝的恩泽,反而刺激了了瓦剌人移民的欲望。

    大明对瓦剌士兵的好,他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

    他们将这些“真切的感受”带回瓦剌,四处传播,无异于为大明的“移民政策”大做免费广告。

    相比之下,自家的大汗却不顾瓦剌族人的死活,偏要与大明干一架。

    现在大明开放互市,瓦剌百姓对茶叶、粮食、铁器等必需品的需求,现在完全可以得到满足。

    那么,大汗你为什么还要跟大明干仗?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嘛!

    历史上,直到隆庆帝前,来自北方的安全威胁,说白了就是围绕“明朝是否开放互市”展开的。

    隆庆帝之前,大明对蒙政策就是“堵”,严格限制互市,高筑长城,囤重兵于九边,财政负担极大。

    而蒙古部族的要求也很简单,愿意称臣朝贡大明,作为交换则要求大明恢复互市,但大明一直拒绝。

    直到隆庆和议后,长城内外才真正的和平,大明才从根本上解决了与蒙古部族长达二百余年的紧张关系。

    可是现在,大明已经完全开放互市,马哈木还要一意孤行发动战争,这当然不得人心!

    从大明回来的第一批瓦剌士卒,私下里就和同袍说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