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 名:《航海八万里》-《大明:寒门辅臣》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书名是个好东西,如何起书名也是个学问。

    回头看前人书名,起的都很短,像是《论语》、《大学》、《孙子兵法》、《资治通鉴》等,大部分书名不超过四个字,当然,也有少量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七个字的书名。

    由此可见,在古代起书名,字数少是通行做法,想想也是,古代嘛,惜字如金啊,这雕版少雕一个字,抄书的少抄一个字,那也是省钱省力的事,不像是后世某些书名,动辄就是几十个字,恨不得书名比章回体的章节名都长……

    顾正臣看向朱檀、汤鼎等人:“你们也想想,用什么书名合适?”

    朱檀直摇头,自己没参与过大航海,这事可不敢参与。

    汤鼎也拒绝,自己没啥学问,做不了这事。

    顾正臣见没人愿意抛砖引玉,便看向罗贯中:“这里面的大航海之事,并非讲给某些士绅贵族,更多的是讲给无数百姓,让百姓知道大航海的事。所以,这书名不必太高雅,当直接鲜明。”

    罗贯中颔首,低头看向桌案上的书:“直白,让人一听就知道这书是关于大航海的事,还能容易让人过耳不忘,过目不忘,最好如此。”

    顾正臣思索了下,认真地说:“依你之见,起名为《航海八万里》如何?”

    “《航海八万里》?”

    罗贯中、汤鼎、朱梓等人品味着。

    这名字简单直接,看似是说航海里程,实则是说航海八万里之内的故事,百姓对航海敏感,对数字也敏感,印象深刻一些,说起来也朗朗上口。八万里,对于一辈子走不出三十里的许多百姓而言,本身就带着一股子霸气,只是缺少一些英雄气概……

    不过,这事也不好兼得。

    罗贯中点头赞同:“我赞同。”

    没人反对,罗贯中提笔,将书名写了上去,言道:“一百六十回,终究有些冗长,我打算花上两年时间,删改至一百二十回。当下各地文教虽兴,可还没到市井处处可谈论文章的地步,这书,晚几年刊印如何?”

    顾正臣拒绝了罗贯中:“你可以删改,但这书,必须在今年问世。土豆这个时候应该在广州丰收了,后面还会北面至金陵等地种植,每一次新农作的种植,都将是一次百姓讨论大航海的热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