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三条战船上各有十几个水兵在不停地收放着测量绳,认真记录他们得到的数据。 三个船长则认真观察着岸边的情……可惜呢,一直是毫无人烟。 都是该死的鞑靼强盗的错……这样好的地方,竟然没有人来开发……从两岸的地势来看,这里分明是平原地带嘛! 鞑靼强盗果然是只会破坏不会建设。 临近下午四点时,这支小小的船队选了一处河湾停下了船。 他们用火花式无线电电报机发了一封电报,报告了自己的情况。 由于他们之间都是小功率的电报机,可以不用遵循发射窗口的限制。 这一天的清晨,百户所达思尔达带着自己的手下沿着河北岸进行例行巡逻。 他是属于大都东南部的镇戍部队……此时的鞑靼军队依承担任务的不同,区分为宿卫和镇戍两大系统。 宿卫又分为鞑靼强盗大头目直辖的“怯薛“军和由枢密院统领的侍卫亲军,平时主要护卫宫廷,守卫京畿,战时也出京征伐。 镇戍诸军一般屯戍于全国冲要地区。 北方的大都城周边地区是鞑靼军、探马赤军的重点戍防地区。 黄河北岸则主要由汉军、新附军屯戍,并配置部分鞑靼监军军和探马赤军。 另外的一些边境地区由分封或出镇其地的鞑靼贵族所部和土著部族军配合镇守。 各级军官一般可以实行世袭制,但都要任由大头目忽必烈火调动和另行任命。 此时的鞑靼军队按十进制编制,分为万户府,大约统兵3000到7000人;千户所,统兵为300到700人;百户所,领兵30到100人;牌子领兵10人左右等4级。 非鞑靼血统的万户府、千户所又置“达鲁花赤“,是为监军官,专由鞑靼或色目贵族担任。 在微微的秋风中,百户所达思尔达带着三十多个骑兵悠悠然地巡视着……他们的视线正好可以高过残留在田地上已经开始枯黄玉米,那是农民留着冬季里烧火用的。 自从鞑靼人也学会了青贮越冬饲料后,他们越发地看重玉米种植……他们也知道种植棉花可以挣到钱钞,但是种植玉米,不仅可以养人,那青贮的植株还可以喂养战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