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吴中治易-《穿越:落魄美人不肯当炮灰》


    第(2/3)页

    倪书英家在金陵城,爷爷是南京礼部尚书。

    倪书英长相普通,可家世却是一等一的好。

    祖父倪谦曾为太子讲学,后来被先帝英宗流放。成化帝登基后,又把他官复原职,让他参与编修《英宗实录》。后升任礼部右侍郎,今年年初才调到南京任礼部尚书。虽是个闲职,可是扎扎实实的正二品官职。

    若非今日见到徐琳的风度,方元芷觉得倪书英嫁入徐家绝对是下嫁。别说配二房的独子,配长房长孙也是绰绰有余。

    不过有今日的一番见闻,她就不会如此肤浅地下结论了。

    顾月隐比较低调,巴不得把话题引开,接着说道:

    “徐氏族学不说在苏州府,在整个南直隶也是首屈一指的。

    只是他们族学招收学生要求极其严格,除了徐氏子弟,姻亲故旧,只招那些乡里出类拔萃的学子。

    真的是优中选优,培养出来的学子也容易考取功名。”

    方元芷深以为然。自己哥哥本来在钱塘上私塾,后来才托关系进的徐氏族学。

    在徐氏族学学了几年,回京就考上了秀才功名。后来又在这学了两年,才回京城上的应天府学。

    方元芷了解大明王朝的教育体系。

    从太祖朱元璋时期,朝廷就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

    国子监是朝廷最高学府。在地方上又建立了府学、州学、县学,此外还有社学。

    幼儿启蒙靠的是社学。

    社学是设在城镇和乡村地区,以民间子弟为教育对象的一种属于社会基层的地方官学。招收的学生大致是在八岁以上,十五岁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入学时无需经过考试,招生数额也无限制,凡愿读书者均可入学。

    社学学生的前途有两种:一种是成绩优秀的可通过考试跨进府、州、县学的门槛,做一名官办中学的学生。他们在全体社学学生中只占极少数;另一种是自谋生活出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