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05章 簪花宴-《寒门帝师》


    第(1/3)页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韩琦任扬州太守时,官署后花园中有一种叫“金带围”的芍药一枝四岔,每盆都开了一朵花,而且花瓣上下呈红色,一圈金黄蕊围在中间,因此被称为金缠腰,又叫金带围。

    此花不仅花色美丽、奇特,而且传说此花一开,城中就要出宰相。

    当时,同在大理寺供职的王珪、王安石两个人正好在扬州,韩琦便邀他们一同观赏。

    因为花开四朵,所以韩琦便又邀请州黔辖诸司使前来,但他在赴约前突然暴泄,就临时请路过扬州也在大理寺供职的陈升之参加。

    饮酒赏花之际,韩琦剪下这四朵金缠腰,在每人头上插了一朵。

    说来也奇,此后的三十年中,参加赏花的四个人竟都先后做了宰相。

    这段出自《梦溪笔谈》中的故事,其实就是今天簪花宴的由来。

    簪花就是在发髻或者冠帽上插花的一种习俗,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唐宋时最为流行。

    男子簪花的风俗据传是始于古时候重阳节的茱萸会。

    晋人周处《风土记》曰:“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曰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到了唐朝,一些史书上就开始有皇帝为大臣赐予簪花的记录,而这样的礼仪,到了宋朝逐渐完备。

    唐代南卓《羯鼓录》中有一段,写的是宁王李琎随明皇游幸,明皇摘下一朵木槿花,放在他的绢帽上,他使用羯鼓打奏《舞山香》,帽上之花竟然没有坠落。

    宋代杨万里《庆寿口号》:“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芍药牡丹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但时移世易,到了大魏朝,男子簪花已经不再流行,反而跟后世的审美有些接近了,世人觉得,男子簪花颇为【妖治】。

    除了簪花宴和婚嫁之俗,男子已经没了头顶插花的习惯。

    但徐鹤作为这次簪花宴的真正主角,头顶插花已然成为必然。

    杨寅秋用一副死了老娘的表情,不情不愿地接过彭汝玉特意从扬州带来的金带围。

    只见他在众人注视之下,拿来一个剪刀,将那红花黄蕊的芍药剪了下来,接着又完全不跟徐鹤有任何眼神交流地将金带围插在徐鹤的头上。

    徐鹤明显感觉到这位大宗师的心不甘情不愿,但任他抓破脑袋也想不出,此公既然看自己如此不爽,为什么又要给自己案首这个位置呢?

    戴上了花,杨寅秋又叫来另外四人,包括徐鹤在内的五人是这科院试地【五经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