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岁月的巨手无情的倾轧而下,令唐运祥感动不已。 “这首词……没法评价,没法评价啊!” 【熙宁九年,苏轼在密州,想着已经七年没有见到过弟弟苏辙,他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的原文,宋词是没有写出来的。 【元丰二年,苏轼遭遇了乌台诗案,被一贬再贬。他的人生开始了跌落……】 这是变法的小人,针对他发起了一场文字狱。 而第1个对苏轼发起这一场文字狱的便是沈括。 他拿着苏轼的诗稿,状告苏轼诽谤朝政。 之后的事情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小人开始攻讦苏轼,于是他被诬陷进了御史台的大牢里面。 在牢里面,苏轼受尽了折磨,几乎瘦成了皮包骨,他甚至连自杀的药都准备好了。 他给自己的弟弟写下了遗书。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当然,也有很多人为他奔走,想要救他。 宰相吴充直言:“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 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 太皇太后曹氏也出面干预:“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 章惇等人亦出面力挽。 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终免一死,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 苏轼出狱,再见天光,惶惶然如同隔世。 他写到:“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老子走了,不和你们这些小人玩了。 唐运祥准备喝咖啡,却发现,咖啡已经被自己完全喝完了。 “精彩,实在是精彩!这个人物的弧光,写的实在是太饱满了!这本书,我有预感,将会成为目前的四册《两宋风云》之中,销量最高的那一本!” 唐运祥继续往下看。 苏轼出狱之后,从一个市长,被贬谪到了鸟不拉屎的湖北黄州,还是个被软禁的犯官,叫做“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多么残忍。 可是,苏轼是一个很乐观的人,他是打不死的! 他不仅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反而从悲伤中走了出来,在这里,他写下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是这本书开篇的那一首词! 读到此处,读完了整个乌台诗案的来龙去脉之后,唐运祥才算是深深地读懂了这一首词。 心中更加钦佩起苏轼这个人物的豁达起来:“宋词以三十岁出头的年纪,能够写出一个如此这般的人物,和他之前在娱乐圈内查无此人的心境,倒是有颇多契合之处。” 在此间,苏轼也研究出了一道美食“东坡肉”。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在此间,苏轼也写下了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赤壁赋】。 当然,原文宋词也没有收录进书里面。 宋神宗去世之后,旧党起复,新把持朝政的高太后也非常欣赏苏轼。 可以说是风水轮流转,苏轼在黄州呆了四年后,官职一路狂升,做到了副宰相的位置。 但其实,高太后不过是把苏轼当做了一个平衡朝野党羽的棋子。 苏轼夹在各派之中,身不由己,非常难受。 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新法再起,这次直接把苏轼贬到了更远的广东惠州。 但苏轼阔达的心,是不改的。 “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六十多岁的苏轼又被贬到了海南岛。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宋哲宗去世,苏轼被赦免了。 刚刚返回不久的苏轼身染重病最终在江苏常州去世。 故事到此,便了结了。 65年的岁月闪过,中华人间,自此少了一个苏轼。 …… …… 唐运祥揉了揉自己有些发酸的脸,他站了出来,推开了办公室的门,声音有些沙哑地问道:“大家觉得如何?” 此间安静了几秒钟的时间,这次有人干咳一声,声音仿佛都带着些微的颤抖地说道:“这本书……好牛逼啊!” “故事性和戏剧性都兼顾到了!尤其主角苏轼的人物形象写得实在是太好了!” “在当下这个时代里,我觉得这本书,将会极其畅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