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六十二节:天不生夫子-《儒武争锋》
第(2/3)页
这便是道家与儒家迥异的主张。
不要圣人,不要智者,对百姓反而有百倍之利。
不要仁义,百姓既不知有善,就不会为恶,自然可以恢复淳朴,父慈子孝。
放弃精巧的物件和金钱,盗贼偷无可偷,自然也就没有了。??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看似是秦枫一人端坐茫茫云端,寂然枯坐,背诵儒道圣人诗篇,实则秦枫口中每诵一字,皆有天地间大气象,浩然境强者,更何况还是最强的儒家强者,可为天地立心,字字珠玑,言出法随,口含天宪皆是寻常。
只是这些字一旦汇聚成一句蕴含儒道真意的话,便被此方大道规则直接压制打散,霎那之间归于无有。
这便是秦枫每诵一篇文章,便忘却一篇文章的缘故。
看似秦枫枯坐诵经,实则是在以胸中儒道圣贤书与万古仙朝亿万年道家气运相互砥砺较劲。
要么,秦枫以儒家道理破道家气运,要么秦枫胸中圣贤书尽数说完,尽数忘却,跌回无名境,从此不再是儒家圣人,转投道门。
想来那一头浩然境大妖就是在此关跌境,铩羽而归,继而被万古仙朝强者斩杀。
虽不见刀光,却可诛人心。
大道压制越来越强烈,粉碎秦枫口诵圣贤诗篇的速度却是越来越缓慢。
秦枫口诵篇章的速度竟也是越来越缓慢吃力。
秦枫以胸中圣贤书,浩然气对冲万古仙朝亿万年来道家气运,竟是不落下风,双方皆有要拼到油尽灯枯的架势。
“遂,遂古……”
秦枫只觉得每说出一个字来,都好像喉咙之中有万千利剑攒刺不停,如吞咽刀剑。
但秦枫依旧声音缓慢而坚毅:“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此方大道竟似受到了巨大刺激,竟是奈何不得那十六个金色大字,任由其汇聚成两句箴言大放光彩。
秦枫声音沙哑,缓缓说:“千年暗室,一灯即明,然……谁为灯火?”
由万古仙朝道家气运凝聚而成的天阵骤然如临大敌,云海翻涌起惊涛骇浪。
一时间吵杂人声如沸水,骤然爆响。
有青年男子声音喝道:“你胸中已无道德诗篇文章,汝技穷矣!”
有老妪声音沙哑,苦口规劝道:“迷途知返,悬崖勒马!”
有老道声音恳切:“大道无涯,回头是岸!”
又有少年声音,意气张扬,讥诮冷笑:“胸无点墨,还敢妄称圣贤。”
秦枫胸中已无诗篇文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