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二章 备货-《大明1617》


    第(2/3)页

    “我大明的糖类出产也不够丰厚。”张瀚摇头道:“少量出口,一年几千担的规模可以,再多就不可能了。”

    白糖在此时也可以算是战略资源,虽然没有盐那样必不可少由官府来控制,但白糖数量相当稀少,后人可是想象不到明清之际的中国普通人是吃不起多少甜食的,毕竟盐是非吃不可,不吃糖又死不了人,价格一贵吃的人就少,价格就是居高不下。况且糖的生产也和盐不同,就算价格高也没有办法提高产量。

    看到一帮俄罗斯人相当失望的样子,张瀚心念一动,说道:“或许数年之后,我们可以把白糖供应提高到几万担一年,甚至更多。”

    普通的俄罗斯商人不知道,佩特林却是知道眼前这位是言出法随的主,当下用敲定的口吻立刻接话道:“既然这样,我们就拜托张大人了。”

    张瀚微微一笑,并不介意。

    众人又寒暄几句,俄罗斯人便提起正事。

    孙敬亭和刘鹏等人开始把这一次和记准备的货物,还有北上汉商的货物数字报出来。

    这一次和记准备的铁器数量繁多,光是种类就有近百种,数量则是近二十万件,俄罗斯人的远东相当的缺乏铁器,这是必然之事,那么多定居点,多则万人几千人,少则千多人几百人,在冰天雪地和密林草原上开辟定居点,这岂是容易的事情?最缺乏的除了生活用具外,开拓用的各种铁器肯定是相当的缺乏,斧锯铲刨一类,那是非用不可的。以前,这些器物当然是从欧洲部份带来,定居点开拓后也会有铁匠打造,可是打造铁器也得有生铁,总不能每个定居点都有铁矿开采,就算有矿,也未必有人手去采。归根结底,还是得从欧洲部份千里迢迢的运送过来。

    从和记的铁场运铁,距离当然也不算近,可是在草原上已经发现了两个小型铁矿,预备在草原也立起高炉来炼铁,这样的话,物流成本就省了一半,这个生意颇能做的过,利润不小,对俄罗斯人来说,这些精良的铁器也是求之不得,最少比他们从万里之外的欧洲带过来要合算的多了。

    和记的货物,除了铁器是大宗之外,还有相当多的布匹式样,现在存货不多,但可以接受提前的定货,额度则不能超过二十万匹。

    预计和记今年收成的籽棉有六百万斤左右,可以出一百八十万斤皮棉,以三斤皮棉出一匹布来算,可以出六十万匹棉花。

    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庞大,但相对于大明北方庞大的市场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光是松江一府,种植棉花的土地是一百四十万亩左右,田亩数量看似不及草原开辟的棉田,但松江的土地从肥力到日晒再到种植经验都远在和记草原棉田之上,孔敏行是专家但不是妖怪,他能做到的就是逐渐提升棉田的产量,但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现在和记开辟出来的荒地在此之前都是草地,从水利到肥力上都要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棉田更是精细活,需要历史的传承,松江府的棉花产量,单产和总产量都远在草原之上,几年之内是不可能赶的上,只能利用人力和田亩不要钱的优势往数量上堆,就算这样,想威胁松江布和江南布业的地位,最少还得五年以上的时间才可以考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