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国家级狗粮(第一更)-《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第(2/3)页

    有个老干部举了许多例子,但基本都绕不开那些古镇,讲的是古镇故事,说的是地方名片,可要是张浩南真这么听了,那他就是棒槌。

    说白了,这次座谈会就是给出一个信号,在座的都是农村有为青年,要是有能力带着老百姓致富,致富的同时还能打出名气,形成效应,那么,农业部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是有祖传权力的。

    比如说某个村形成了品牌效应,农业部完全可以给这个村衍生出来的自然风光、人文景点免税一年,甚至两年,甚至三年……

    这时候极端一点操作,所有的景点都是工厂……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是不可以。

    当然做肯定是不能这么做的,但大概思路和方向,已经有了。

    同时,坐主席台中间发言的老干部,更是表示,像这样的农村带头人,是国家的栋梁,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怎么不忘记?

    去京城接受中央各类型媒体的采访,该上电视就上电视,尤其是接受嘉奖的时候,站那里被国家领导人往胸口上别勋章这一幕,肯定是要在晚上七点钟新闻有一秒钟镜头的。

    必要时候,还能弄个节目,就叫“感动中国”或者“走进新农村”,选个五月份之前月份,每周来一个人物传。

    其余什么不值钱的奖状,有一说一,张浩南相信在场的所有农村子弟,没一个放在心上的。

    跟善恶好坏无关,纯粹是农村人根本不信这些破烂儿,只相信票子帽子。

    没有都是个屁,嘴巴说一万遍,农民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甭管哪儿的农民,岭南的,两江的,东北的,西北的,都是如此。

    吃谷子吃麦子还是吃高粱,都一样。

    原来如此……

    张浩南想通之后,顿时明白过来,难怪后来沙城有那么几个村的宣传口径那么统一。

    而且不止是口径统一的问题,口径还很大,又粗又硬。

    座谈会当然还会有农村青年代表发表讲话,交流一下思想,传递一下精神,不过张浩南跟李茂才都没有发言安排,所以也没有发言稿。

    沙城这边是种水蜜桃的上台发言,普通话说得极其烫嘴,但大家都能听得懂,也就是外地来的老干部一脸懵逼,都不知道这沙城的代表说的都是什么狗屁玩意儿。

    等到最后一点流程走完,李茂才听得云里雾里,他感觉这里头好处很多,除开那些老一套免税政策,好像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但一时间把握不住。

    于是他便问张浩南:“张总,你听出来什么别的没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