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解开枷锁的阉党(求票、求票)-《崇祯本纪》


    第(3/3)页

    因为传统的四轮车载重虽然大,但转向非常困难,只能依靠外力强行拐弯。那种四轮车在开阔的地方还行,一旦道路相对狭窄,四轮车就很难顺利拐弯。可想而知,只能直行的车辆怎么会有人使用。

    中国传统的两轮车虽然灵活,可载重不大。因为两轮车平衡非常不好控制,造的太大容易出现各种翻车事故。

    车辆的缺陷,大大制约了古代中国的陆地运输的能力。

    传统上,古代中国的大宗货物,一般都是依靠水路运输。

    在北方缺少河流的地方,大规模运输很艰难,运输成本非常高。远途运输,路上的损耗往往超过货物本身。

    所以才有“十里不粜柴,百里不粜米”的传统说法。

    这辆由朱由检设计的四轮车,他参考的对象是前世的汽车。

    虽然他主要考虑的方向,是如何用板式悬挂解决减震的问题,可他本能的为车设计了转向功能。

    笑话,前世谁见过汽车不能拐弯,只跑直线啊?

    朱由检怎么也不会想到,一辆能灵活拐弯的四轮车,会带给徐光启多大的震撼?

    因为,徐光启知道这将会带来什么!

    这将是中国运输行业一次质的飞跃!

    有了可以灵活拐弯的四轮车,只要有充足的畜力,可以在现有的道路上,大载重快速行进。这对北方大宗货物的运输,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想想吧,原本需要走10天,使用10辆大车运输的货物;现在,5辆四轮车5天就能运到,那会是什么感觉?

    抛开节约的损耗不说,这在军事上更是一个了不起的提高。

    看着面前的四轮车,徐光启两眼冒出精光。他恨不得当场就把马车拆开,看看那个划时代的转向系统到底是个什么样?

    看着徐光启激动的表情,朱由检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在他的眼中,这辆马车是个失败的作品,完全没有达到他的改进要求。他从来都不知道,古代中国的四轮车竟然不会转向。

    在朱由检看来,四轮车灵活转向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种思维定势上的不同,是他与这个时代的人在认知上的极大差异,所造成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