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此小的识字率,导致报纸的影响力低的可怜。 前世的社会,拜几十年义务教育的福,几乎全民都识字。 在那个社会中,报纸在网络没有发展起来之前,那是当之无愧的传媒之王。 可惜了,报纸移植过来,现在还处于水土不服阶段。 想控制舆论,还要想别的办法。 报纸一时半晌是派不上用场了,留着慢慢发展吧。 夜来香发展的不错,依托钱庄和化肥工坊,已经在大明的各个城市都深深的扎下了根。下一步,就是要解决它的组织,如何进入乡村这个巨大的难题了。 夜来香与各地码头力工搞的关系都不错,很多力工组成的帮派都掌握到了手中,这为兄弟货栈的扩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轮车的数量也囤积的足够多了,年后兄弟货栈就可以向京城外展开扩张了。 郑平在颜神镇做的很不错,少年队已经扩充到1000人了。各种基础训练也基本完成,暂时不能再扩大了,得找个什么地方让他们去练练手才行。 难民方面,有牛二他们那些少年加入后,组织越来越严密。各处水利工程进展的很快,规模也越来越大,现在工地竟然有些缺人了。 缺人?没关系。 人有的是。 各家勋贵还替我的信王府养着不少人呢! ; 想到此处,朱由检露出无声的笑容。 毛纺厂也该扩建了。 想到毛纺厂,朱由检火气一下冒了起来。 那个分散到各家纺织的计划实在太糟糕了,还江南最好的经验呢? 狗屎。 想起那个不靠谱的提议,朱由检就忍不住爆粗口。 朱由检为了能更好的管理好毛纺厂,特意从南方挖来一个具有多年管理机房经验的掌柜。 幸亏朱由检在正式任命之前,与他仔细探讨了一下毛纺厂的发展思路。要不,真要让那掌柜按他的经验来,那朱由检就真的要哭了。 时代的局限啊! 不提别的了,单只纺线那一项。 朱由检是想方设法的把人集中到一起,尽量扩大生产规模,尽量采用流水线作业来提高生产效率。 可哪位掌柜却对工坊的此种运作,却抱有极大的怨气。 在那位掌柜看来,分散到各家各户独立去纺线才是正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