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张彝宪的心思(求推荐、求收藏)-《崇祯本纪》


    第(3/3)页

    这次实验的经历也让朱由检明白了,大明的工匠确实是在凭经验做事。他们对待新枪,甚至连基本的实物实验都不曾做过,就想当然的按以往经验做事。这种工作方式必然将新枪做的又粗又笨,粗苯的新枪又必然不适应实战的需求。难怪萨尔浒过去那么久了,大明的新枪还没出现。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工匠。做大量实物实验所需的人力和物力,也不是工匠们所能提供和调动的,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管理阶层。

    可向张彝宪这种管理者又为什么也不去做呢?

    很简单,张彝宪他们做了也得不到好处,他们怎么会去自找麻烦。

    想让张彝宪这种人动起来,并且是自发的动起来也很简单。

    无非“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在这个时代还是需要看上位者的需要啊!

    在这个时代,只要上位者真的想要,下级的执行力还是很快的。

    看看,张彝宪不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彝宪,就按这种标准打造新枪管。造好后最高装药1两1钱测试,合格者赏,不合格者罚。孤就不信,这枪就不能造的又快又好?”朱由检微笑着吩咐张彝宪。

    想到前世的记忆,朱由检又笑着补充:“好好干,孤很看好你哦。”

    王承恩筹备物资的时间,让朱由检看到大明对甲胄的看重。200副棉甲,王承恩足足用了10多天的时间才筹备整齐,这还是在魏公公一路大开绿灯的情况下。

    这个时代果然还是甲胄为王啊!

    大明朝廷对甲胄的管理远远超过了别的军械。

    “不过,等我的隧发枪批量装备以后,这世道就该变天了。”朱由检看着远去的张云翼车队,强行按捺住心中的躁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