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虽然心中这样想,其实像郑英泰他们这些山西商人,对开中法还是有着很深的感情的。 大明的山西商人大都是依靠着开中法,挖到他们家族的第一桶金。然后再依靠一代一代艰苦的努力,才一点点建立起各自的家业。 像郑英泰的祖辈就是响应洪武爷的诏令,赶着一头小毛驴,一趟趟运粮到宣府、到大同。 然后再拿着边塞开出的凭证,到朝廷换出盐引,再从盐场换出一斤斤的盐行销各地,这才慢慢攒出了后来的家底。 在大明建国初年,开中法执行的比较严格。 那个时代你只要肯吃苦,就一定能获得丰厚的收益。 那个年代,郑家的祖辈最远都能走到草原深处的大宁城(内蒙古宁城)去开中。 郑家草原的商路也是在那个时候打下的底子。 大明开国初的那几十年,可以说是边商最好的年代。 那时有多少山西商人依靠开中法,慢慢摆脱了贫困成为富甲一方的豪商。 有多少山西人依靠老乡的提拔、带引,慢慢走上经商这条道路。 又有多少山西家庭在依靠开中形成的商路养家糊口。 可以说,没有开中法就不会有晋商出现。 晋商就是依附开中法在生存和发展的。 可惜,随着大明承平日久,开中法慢慢变了味道。 先是边商辛辛苦苦输边得到的凭证,在朝廷更换盐引或支盐时,总会受到各种刁难。 这迫的边商不得不把一部分凭证或盐引,贱卖给背景深厚的坐商。 那个时候,虽然边商的利益受到了坐商极大的侵袭,但边商至少还有大半利益可得。 可等到了大明弘治帝时,被文臣忽悠傻了的明孝宗(被文臣奉为大明最贤明的皇帝),竟然傻乎乎的允许民间用银子直接购买盐引。 这个用银子直接购买盐引的政策,就是开中法中的折色法。 这个所谓的折色法彻底毁坏了开中法的根基。 大家又不傻,可以直接用银子买,那谁还辛辛苦苦的跑边塞输边。 从那时起,连边塞都不知在哪里的,无数背景深厚的坐商,开始用成箱的银子,从朝廷手中购买盐引。 折色法口子一开,朝廷分给边商的盐引越来越少。 当辛辛苦苦向边塞运送物资,却迟迟拿不到盐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