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甚至快感觉不出自己刚刚进行了一次“极限”运动。 不过对应的,肚子很饿,消耗额外营养的情况开始出现了。 但这是一个利好,因为疲惫、伤病,并不都能和“热量”划等号,大部分异常状态你吃再多食物也无济于事。 但他相当于有了一个转换机制,以最小的代价加速恢复速度,所需付出的不过是多吃点东西而已。 在现代社会,想吃少很难,想吃多还不容易? 周瑞对此很满意,直接从操场后门钻了出去,让等着他想认识一下的几个体育生扑了一个空。 “可惜没带手掐秒表,我真好奇他有多快” “这人不练体育可惜了,抛开速度,体力也和怪物一样。” 在食堂饱餐了一顿早饭,周瑞来到材料二楼,进行一天的工作。 今天,项目组会有几个很重要的客人。 ———————— 于此同时,学校的正门,两辆黑色轿车开到了光华楼前。 车上下来了三个六十多岁的老者。 牟仲义站在台阶前,不自觉的露出笑容:“老关,老张,老常,好久不见啊!” 为首的一个老者有些发福,顶着肚子和牟仲义抱了抱:“仲义啊,人我给你拐来了,晚上伱可得安排一顿大闸蟹啊!” 牟仲义一愣,失笑道:“这季节吃什么大闸蟹。” 这三人,是他以私人人脉,邀请来参加研讨的三位专家,也是他以前的同僚。 分别是: 关洪安,蓉飞隐身材料专家。 常连海,蓉飞气动布局专家。 张援朝,蓉飞雷达系统专家。 三人原本是在杭城有个学术会议,接到了牟仲义的邀请后,临时改了行程抵达沪上,很给老同事面子。 关洪安和牟仲义,以前直接就是一个组的,关系最为亲密,笑道:“你电话里说的不清不楚的,肯定是什么保密项目,现在我们人都来了,是不是可以看看真容了?我倒要看看你捣鼓出来了什么稀奇玩意。” 项目保密对他们几人来说,亲自操刀的和参与讨论的,不要太多,只是没想到老朋友都退居二线了,在复大又搞出点名堂来。 牟仲义嘿嘿一笑,想起了最近“四象”项目组突飞猛进的试验进展,心头也是火热。 他怎么也没想到,复现过程能这么顺利,尤其是周瑞,几乎每一步都踩在点上,半个月的时间就硕果累累。 所以没按耐住,听闻蓉飞的人在杭城,和周瑞商量了一下,干脆邀请来做个小规模研讨会,这几个老伙计都是一线专家,他们的想法很有价值。 牟仲义往里招呼:“来来来,先喝杯茶,一会儿手机要上缴哦!” 三人对视一眼,嘿嘿一笑,这老牟,一个学校里的项目,搞得还像模像样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