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需要将“目录”扩展成“全文”的时候,其中的分支实在太多了 这也是为什么周瑞需要49个各领域专家协同工作的原因,他需要这些人的双手,更需要这些人的大脑。 起初三个小时,一切都很顺利,连带周瑞50人,成功完成了上百种零件的设计,但随着数量增加,各个部分产生的关联性也逐渐增加,大量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这个涵道比不对” “我这里压力系数是不是太大了?” 眼看一场攻坚战,似乎陷入了僵局,专家团们也开始产生了疑虑。 会不会真的变成一场闹剧? 周工笔记本上的东西,是哪里来的?到底靠不靠谱? 困境和质疑,渐渐弥漫了整个“教室”。 一直旁观的杨如彬,也开始有些担忧。 周瑞没有出声驳斥那些疑惑和怀疑,这是科学与工程的结合。 错就是错,声音再大,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只有正确,能弥补错误。 他捏着笔记本,闭着眼仰起头。 1分钟。 并不长。 外界看来,周瑞只是走了一会儿神。 等到周瑞睁开眼后,他急促的喘息着,仿佛刚刚忘了呼吸。 他成功了,以自己的意志力,而不是专注力的剩余值,主动退出了“大师时间”。 随着进入“思维殿堂”的次数越来越多,他对于那种想要死在思维殿堂般的贪婪,也有了更高的抗性。 一分钟的大师时间,后遗症还能克服,周瑞缓了几分钟,然后带着重新被理清的思路,准备赶紧下达更多的命令。 “思维殿堂”就是这样,离开后水平飞速下降,并且隔得时间越远,脑海中的记忆就越淡薄。 就像他想不起来前几次“大师时间”内的思路一样。 哪怕拿着“目录”和“索引”,也需要及时“复现”,否则不说能不能凑齐这么多专家为自己动手动脑,周瑞自己按部就班的复原,思路也只会越来越模糊。 他想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试一把。 就像他说的,是在拼。 争分夺秒,不但是指局势的变化,也是指自己的思维。 “涵道比有偏差,可能是因为.” 周瑞正准备继续说话,突然发现所有人都呆滞的看着自己。 怎么了? 刚才偷偷开挂.被察觉了异样? 突然,周瑞感觉什么东西从唇间滑落,掉在了地面上。 周瑞下意识摸了一下,一抹湿润的触感传来。 低头一看,是鲜血。 周瑞单边鼻孔,鲜血缓缓流下,越来越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