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功能决定外形,如此巨大的变化,显然设计需求已经完全不同了。 “周总呢?” “捕获器2.0”里面,传来了瓮声瓮气的声音。 “我在里面,稍等。” 过了几分钟,周瑞从立方体顶部钻了出来,动作轻巧自如,此时单春元才知道,上面有个洞,只是身高原因没看到。 一段时间没见,周瑞依旧是那副带着“机械护臂”的经典造型,对于单春元的提前到来,他也有些意外。 “你不是回老家了么?怎么不多呆几天?” 单春元刚准备说:“给兄弟们打个前哨。” 周瑞就抢答道:“不会是被催婚呆不住了吧?” 单春元:我讨厌过分聪明且没有分寸感的人。 试图将话题拉回技术层面,单春元主动询问道:“你这个东西是什么时候设计的?” 周瑞淡定道:“这个?就前两天” 单春元有些无语,航天的东西,你两天就设计完了? 不不不,这尼玛两天都有了个雏形了生娃都没这么快。 周瑞看着单春元憋出内伤的表情,笑了笑没解释,其实这并不是临时想得,而是早有原始版本。 那就是在“异曲同工”中获得灵感的“矩阵火箭”。 或者说,是借鉴了“矩阵火箭”思路的一个验证变形版。 它的尺寸要比“矩阵火箭”小得多,按照体积算只有八分之一,也不是以运载为目标,但作为同样大气层外的工作设备,有许多可以借鉴的东西。 这种变形版,也可以帮他积累未来“矩阵火箭”的经验。 周瑞拍了拍这个“雏形”,说道:“介时这家伙外面会全做成太阳能板,无动力运行时可以待机许久,然后通过‘切轨变速’来猎取卫星,具有捕获和破坏两种模式。” 捕获就不用说了,拉网收走,有着更充足的制动燃料,安全带回的能力大大加强。 破坏更简单,探出机械臂,哪怕只是戳几下,就能破坏脆弱精密的卫星。 这个东西最强的地方,不在于它可以破坏卫星,更不在于它可以切换轨道,纯粹是“机械智能”离谱的硬件掌控能力,来塑造的神奇。 机械智能,尤其是内组网的机械智能,实在太合适在太空了。 “燃料低于下限时,可以主动返回大气层,定时检修,当然未来也可以开发轨道上的燃料补充装置,很简单。” 单春元:对对对,都很简单。 不过这个设计,实在是激进. “可以待机多久?” 周瑞道:“理论上,如果一直无动力模式,待机10年吧,主要变化来自于太阳能板效率衰减和燃料逸散。” 一个可以自由追逐卫星,且可以在天上呆十年。 这他妈好恐怖.待机时间引发质变了属于。 这么说吧,相当于你发射一枚导弹,导弹一直在地球上环绕,十年内都可以随时启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