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哪怕有着委员会一方的协助,琉球的警力也很薄弱,当初灾后一度瘫痪,靠着“社区护助队”的方式才勉强维持了治安。 他想了想说道: 周瑞和吕旭波两人并排而立,一同运转着“土火车”,浑身肌肉痉挛般抽搐。 周瑞道:“也就是说还会有后续是么,不过没关系,都是些小伎俩。” “关个十年八载就好了,再出来的时候大局已定。” 对面也是广撒网,之前就说过了,根本不在乎这些人招不招供,但想要全盘清理确实有些麻烦。 来到琉球的第四天,周瑞没有再出别院,一整天都在看书、休息、把小花洒摆弄成各种姿势 第五天的时候,委员会的车队重新出发,前往琉球各处考察民生。 如果以纯粹的投资来说,这本不应该是周瑞关注的点,但他是带着组织的意志来的,这些都是一早就定好的行程。 反过来说,周教主能与当地人多交流,也是好事。 他先是去了几个蔬菜种植基地,考察了农神的工作效率,与当地农夫讨论琉球农业的气候特点。 并且根据自己的农业知识,当场修改了一些“农神”内部的参数,这些数据都是基于中国土地的,微调一下效果会更好。 还看了一些当地民俗艺术部分,漆器、乐器、茶道、服饰,随着自L之后,各种本土文化在逐渐抬头,日系文化在逐渐退潮。 唯一可惜的是,琉球土语已经磨灭在历史中,无人会说,日语依旧会长期作为他们的主要语言,这是一个隐患,语言的力量是很强的,也许十几年后又会造成一个大转弯。 不过未来,中文也会加入进去,并且周瑞这次来,也不是来定下“万世之基”的,那是以后的事情。 之后又去了几个已经复学的高中,尤其是几天前在港口欢迎的那所女子高中。 周瑞慰问了大量重操旧业的女高中生,并为她们提供了一些稀缺的蛋白质补给。 每人一罐午餐肉。 这种时候,送书本纯属耍流氓,不如给点实际的。 学生们对于委员会的到来自然各位欢迎,还表演了大合唱什么的,场面又尬又暖心。 最后周瑞还走进了一些避难所里。 很难想象,一年过去了,仍然有大量人长期居住在避难所。 他们大多都是房屋被海啸摧毁,自身的积蓄和亲族人脉又足以摆脱救济,只能日复一日的在这耗着。 偶尔有零工需求,会外出干活,干完还得回来,比如前几天为委员会做饭的厨师团队。 琉球当地会管着这里,不至于饿死,但长期以往,这些人会逐渐从主流社会脱离,不少人已经彻底丧失了劳动技能。 毕竟一些人海啸前的工作场景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短时间内也看不到恢复的可能性。 周瑞分发了一些物资,并且事后还和尚智聊起了此事。 “长期的救济,会让人彻底失去重返社会的可能,你们要早早重视,等以后恢复正常了,这些人会成为不安定因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