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点火!” 下一刻,无数慕名而来,聚集在西昌基地观景台的游客,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 “敬天一号”,以一往无前的威势,直冲云霄! 有人疯狂拍照,有人欢呼雀跃,有人突然跳到了观景台边缘,开始仰着头做深蹲。 并将错位的角度,拍成了视频,好像火箭发射到了他的 不过很快,又从他嘴里飞了出来。 朝着湛蓝的深空而去。 —————— “起飞成功!” “起飞时间:京北时间11点25分037毫秒!” 周瑞凝视着面前的拟态火箭,这东西自然不会真的飞起来,但背后的发射井在逐渐落下,营造一种起飞的视觉落差。 从起飞时间来看,果然全智能火箭,大大减少了系统时间冗余,以往发射一般滞后都是300毫秒起步,老型号的动力系统,甚至有可能滞后数秒。 周瑞将视线从拟态火箭,转移到了后方的水墨大屏。 现阶段,万户基地只需要看着就成,大厅内响彻着西昌基地的各项汇报。 起飞后17秒,开始程序转弯。 起飞后170秒,助推器关闭,智能连接点启动分离程序。 作为一枚全回收火箭,敬天一号的四枚助推器,也是可以回收的。 但往日,因为缺乏视角,在如此高的空间,地面人员只能通过数据,模糊在脑海里构建相关姿态。 并且即便数据有什么波动,也很难及时做出调整。 但今天却不相同。 万户基地内,拟态火箭的助推器同步脱落,被四个支撑点带着分离,消失在主体下方。 但很快,白色空间的另外半边,升起了四枚单独的助推器结构,它们一开始是倾斜着的,甚至微微打转,如实的反映着数万米高空,助推器的实时状态。 “助推器姿态调节启动。” 拟态助推器,逐渐开始抵消自转,摆正姿态,最后调控风板展开,垂直的向下。 很快,落区的反馈也抵达:“落区一观测到助推器,回收姿态正常。” 周瑞暗自点点头。 拟态指挥模式,果然更直观,更高效。 当然,与敬天一号自身的智能组网更先进、更优秀也有很大关系。 这枚火箭,除了最不值钱的整流罩,一根爆炸螺丝都不会浪费。 哦对了,敬天一号没有爆炸螺丝了,而是智能连接件,同步率比爆炸螺丝还高。 这是全球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火箭回收发射,但与它代表的其他意义相比,这只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情。 很快,一二子级分离,整流罩分离,所有的变化,都直观的反应在了万户基地指挥中心。 也展现在了电视机、电脑前千千万万观众面前。 以前大家看火箭发射,基本就看前十几秒。 这往后啊,全凭脑补。 找也找不到,屏幕上的数据看也看不懂,就听着“这个成功!”、“那个启动!”。 和盲人听戏差不多。 但这一次,他们清楚看到了,火箭是如何分离各部件的,运动姿态又是如何从垂直变为切线,整流罩是竖着裂开而不是向矿泉水瓶一样打开。 航天,在他们的脑海里,第一次有了清晰的模样。 就连一些专业人士,也有了更直观的概念,哪些书本上描绘的东西,终于可以被肉眼观测到了! 万户基地内,因为主体越来越小,拟态模型开始逐渐放大了比例尺。 载荷仓内,被整齐堆放成矩形的“乘客”,清晰可见。 新的汇报响起: “进入近地轨道,载荷仓分离,载荷进入目标区域!” 从此时起,发射阶段正式宣告取得圆满成功。 重达22吨的载荷,被成功送至了既定高度。 除了小部分人员,还需要继续关注回收部件的情况,大部分人,已经转移了注意力。 在那个以6:1比例尺,拟态出来的载荷整体上。 周瑞沉声道:“一阶段结束,进入二阶段。” 而后说出了那句,令无数人记忆深刻,流传许久的话。 “南天门计划,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