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再次邀请-《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
第(1/3)页
从沽口出发一路向西,李元喆边走边挖路基,然后把混合好的石头、河沙、黄土、鹅卵石、黏土等东西铺到路基上,最后让沿途的百姓和驻军出动夯平,路基就建好了,只等混凝土到位便可以铺装水泥路面了。
李元喆所要付出的仅仅是来帮忙夯土的百姓和驻军的伙食。
他很大方,开出的工钱是每人每天十文钱加一斗粮食,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工资水平简直是高到没边了,导致很多沿线的军民一直跟在他屁股后面干活.....
这些军民的心理是:反正已经秋收完毕,能多挣点也是好的。
大唐的百姓从来都是勤劳的,只要付出能得到回报,他们从来不吝惜气力。
为了填饱肚子,百姓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就这样,李元喆无意之中发动了将近十万的军民参与到了沽口到长安的路基修建工程之中。
等到他回到长安的时候,跟着他一起进入关中的河北道与河东道百姓便有了将近三万人。
关中本来就缺少劳动力,他当然不会放这些人回去。
一回到长安,他立刻让皇家商行行动起来,在这些人中间招收职业的基建工人,开出的优厚条件一下子留下了一万两千多人。
李元喆在这一万多人的基础上组建了大唐第一道路建筑集团,承接了大唐皇家商行的所有水泥路的修筑工程。
回到长安,李元喆都没来得及看看自家老婆孩子,立刻就来到了灞桥工业区北边的一片荒地上,一口气把货架上的各种原矿分类放到了这里。
阎立德见到如此多的原矿,激动地当时就扑到一堆铁矿石上眼泪直流,嘴里喃喃道:“终于是有矿了啊,终于有了......”
要说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阎立德的压力是真的大,皇帝交给他一大堆事情,工业区的各种作坊工厂建起了一座有一座,只是小高炉和水泥砖瓦窑就有了一百多座,工人也培养了三千多,但钢铁和水泥的产量就是不见什么明显的增长,究其原因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铁矿石、石膏、黏土、萤石、石灰石、煤炭......要什么缺什么,水路交通条件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各地的矿产产量却没有什么提高,运到关中的矿产数量不增加,钢铁和水泥的产量哪里会有增长?
要不是李元喆一直出钱出粮养着那些工人,他都要认为工业区要坚持不下去了。
不仅仅是因为没能完成皇帝交代的任务而有心,工业区的建立和运行他是付出了很大心血的,他不想看着工业区还未成长就夭折了。
如今好了,皇帝一下子带来了这么多原矿,只要精选一下就能使用,原料压力消失,心里的压力也随风而散,不激动就怪了。
李元喆安慰了他一下,让他立刻着手安排人选矿,又在工业区转了一圈才回了东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