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会吧……” 水,学名一氧化二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常温状态下为液态,但在电解条件下会分别在正负电极处生成氢气和氧气。那么,电解的原理是什么呢? 很简单,能量,又是能量。分子与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键形成相对而言比较紧致的链接,而在分子内部,构成分子的原子们通过共用电子的方式形成化学键,以化学键的形式紧密相连。和分子键一样,化学键同样也是可以断裂的,只不过所需要的能量要比分子键高一些。没错,不是很多,只是一些! 普及一下原子、分子之间吸收能量的规则好了。首先明确一点,原子的吸收能量和分子的吸收能量是两个概念,通俗来讲,前者是物理学的范畴,而后者则是无机化学的范畴。原子吸收能量十分挑剔,只会吸收特定频率的能量,并且存在一个饱和,如果在这个能级吸收了足够的能量,周围环境中却没有跃迁到下一个能级后依然可以吸收的频率的能量,原子就会保持在这个这个能级状态,拒绝继续吸收能量。而化学键则不同,化学键就是一个气球,多少都敢往里塞,少了就只是膨胀一下,但如果多了,它就会boom的一下炸开。 还记得楚扉月给聚能阵的输出魔力限定了频率么?能量是具有可辨识度的,而这个辨识的方法就是通过频率和波长。学过物理的应该都知道,频率(λ)乘波长(d)等于速度(v),而速度往往和动能(E)挂钩。动能就是能量,而速度与动能之间存在一个固定量的关系,既v&E(&为相关联的意思),间接可以引申为得出速度v便可得出能量E。这虽然是基础物理学的知识,但在核物理学当中同样适用,只不过公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形,变成可E=λdh,其中h为固定常数,只要知道能量的波长和频率,带入常数即可知道这一束粒子本身具有多少能量。 说了这么多,反正读者老爷也看不懂对吧……还是老规矩,直接扔结论好了。楚扉月预想中的结晶水分子分子间能键断裂,所有结晶水分子变为互不相连的单体并没有发生。或者说是发生了,但是发生的过了头,不光变成了单体分子,还因为过渡吸收能量而出现分子内部化学键的断裂,从分子变成了原子。这些原子又相互结合成了远比化合物稳定的单质,从水变成了氢气与氧气,而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只要有点常识的应该就知道,这俩玩意混合在一起,可是会爆炸的啊! 楚扉月用原星扫描往冰壳下面扫了一下,显示出来的图像看的楚扉月脸都绿了。乖乖,下面一层已经完全空了,全都是氢气氧气混合在一起的压缩气体。这些压缩气体填充着上方的冰壳,冰壳中无处不在的裂缝成为它们向空气中泄露的最佳途径。有一些裂缝一路到头结果是死胡同,距离冰壳表面又近,于是就在冰壳上顶起来一个又一个鼓包,里面填充的都是只要沾上点火星或者周围温度升高就会立马爆炸的氢气氧气混合体。刚才那场大爆炸,就是一个个头比较可观的气泡因为压力升高闪点降底,最终达到起爆温度发生了爆炸导致的。 而这样的大气泡,在楚扉月使用原星扫描得到的立体图像中,几乎到处都是。更别提冰壳下面还有一个混合气体的储气层了,和最下面那一层比起来,冰壳内部的那些鼓包又算得了什么…… 或许……这可能会变成游戏世界这边,由非魔法因素引发的规模最大的爆炸。 楚扉月连忙关掉了本来就已经濒临崩溃的聚能阵,好在这些聚能阵还算听话,除了那些本身的冰壳已经崩掉的之外,剩下的还在运转的聚能阵全都被楚扉月成功的关停。停掉了聚能阵,冰壳失去了能量来源之后,渐渐趋于稳定,但摆在楚扉月面前的问题却依然没有消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