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石击波-《天下》


    第(2/3)页

    高仙芝点了点头,“我的斥候探来的消息,安禄山侥幸渡河逃脱外,其余九万大军,全军覆没。”

    李璬怔住了,半天没有反应过来,高仙芝又道:“李庆安既然全歼安禄山军,那么他的下一步目标必然就是关中,王爷,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李豫一定会命他来对付我们,王爷,形势危急,请王爷早曰定夺。”

    “这个.....”

    李璬心烦意乱,他摆摆手,命两个侍妾下去,站起身在大帐中来回踱步,其实高仙芝已经有了对策,但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等待着李璬地决定,他已经非常了解这个王爷了,非常独断专行,在他没有垂询之前,若你主动说了,就算是天大的好计,他一时接受了,但事后也会耿耿于怀,会在别的事情上找你的麻烦。

    这时,帐外传来了禀报声,“禀报殿下和高帅,吴山县的陇右军已经出现了异动,有东进的迹象。”

    “该死的哥舒翰,他倒反应得快。”

    李璬低低骂了一声,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回头看了一眼高仙芝,见他似乎胸有成竹,不由有些不悦道:“高帅是有对策了吧!为何不早说?”

    “属下只是一点浅见,怕殿下不同意。”

    “你说就是了,如果对策不错,我自会同意。”

    高仙芝沉吟一下便道:“殿下,我已经得到消息,荆州军撤离汉中后不久,关中军也随即撤回了长安,现在汉中空虚,不如我们驻兵汉中,进可入长安,退可回巴蜀,粮草供应也有保证,而且可以防止关中军队趁巴蜀空虚而偷袭我们后方,不知殿下以为如何?”

    李璬背着手沉思了片刻,这确实是目前最好的对策,正如高仙芝所言,进可入长安,退可回巴蜀。

    他点了点头道:“高帅说得极是,我同意暂撤汉中。”

    “卑职这就去安排。”

    高仙芝转身刚要走,李璬忽然想起一事,便叫住了他,“大帅请留步,本王还有一事。”

    高仙芝停住脚步,转身道:“请殿下吩咐!”

    李璬有些暧昧地笑道:“高帅,上次我说过,愿娶雾娘为次妃,高帅说要和雾娘去商量,不知你们可商量好了?”

    高仙芝面露难色,半晌才道:“这段时间忙碌于殿下的大事,这件事我倒忘了,等关中之事完结,我会好好和雾娘说一说。”

    李璬脸沉了下来,拉长声音道:“高帅不会是推脱之辞吧!”

    “哪里!殿下多虑了。”高仙芝连忙笑着解释道:“殿下看中雾娘,是她的福气,我一定会劝服她。”

    “好吧!我再耐心等一等。”李璬勉强笑道:“此事不急,高帅先去忙撤军之事,我们以后再说。”

    高仙芝行一礼便快步去了,李璬望着高仙芝的背影,轻轻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高仙芝,难道你也有异心不成?”

    .......由于安西军即将进入关中,剑南军倍感压力,在高仙芝的提议下,李璬最终决定南撤汉中,就在他们作出决定的当天下午,十万剑南军便拔营向汉中方向撤退了,但凤翔的对峙局面并没有被打乱,随着哥舒翰大军的东进凤翔,将郭子仪的朔方军牢牢锁在凤翔,直到此时,谁也不知道哥舒翰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但长安的局势却随着安禄山军队的败亡而出现破局之相。

    长安,安西军大胜范阳军的消息在一天之内,便俨如三月的春风,扫遍了长安的每一个角落,胡兵残暴和安禄山的阴云一个多月来沉甸甸压在每一个的心中,这一刻,彻底被胜利的春风一扫而光,到处都是喜庆的笑颜,民众们敲锣打鼓欢庆胜利,长安米价再次下跌,跌至斗米二百文。

    与庶民一样欢欣鼓舞的是朝廷的官员,开始有官员陆陆续续重回朝房,大明宫和皇城再一次热闹起来,众人聚在一起谈论着时局的走向,安禄山遭此重挫,至少三年内不敢再打关中的主意,有的官员认为安西军应该趁胜追击,彻底歼灭安禄山,但也有不少官员不赞成,安禄山虽遭到挫折,但他实力仍然强大,他之所以败在关内道,很大程度上是他离开了本土,如果这一战爆发在河北,安禄山未必会输,官员们各执己见,争吵成一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