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是有这个推衍下去的能力不假,但是,能够轻松解决求教的问题,她去浪费那个时间默默专研,才是真正的不明智行为,她没那些放不下的身姿的包袱。达者为师,求教不丢人。 “陆哥,我年后新开了个课题,关于升级空空导弹和弹道导弹的预研,我暂且定名为PL-17和DF-17,PL-17空空导弹,在之前PL-15的基础上再做升级,增加射程和作战威力,这个是个按部就班的事情,目前需要我主要研究的板块,还是高超音速导弹!” 吴桐和陆骁说着,目前的问题,以及她大致有攻克方向的区域。现在,最关键的部分,其实是吴桐对单头的改革设计。 “陆哥,你比我更明白,常规导弹抛物线弹道,太容易被反导弹系统察觉拦截,我想在之前的钱氏弹道基础上,使得弹道导弹,拥有巡航导弹的变轨能力,这方面,普通惯用的圆锥弹头,已经达不到我的设计要求,基于动力学,迎角问题,破空阻力····” 吴桐将她的设想,以及目前需要助力的地方,和陆骁扼要讲明。她需要陆骁的协助,帮她完成新型弹头设计,后续发射箭体,也都是在革新优化范围。要做,肯定是要做到最好的。 “改进是必然的需求,从我理解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兼顾升阻比和容积率,可装载大威力常规弹头进行高超音速滑翔,使得我们的目标产物具备灵活的水平和垂直方向机动变轨···”在吴桐的解说中,陆骁很快接上了吴桐的思维,与之同步,为吴桐在他擅长的领域,提供向前的助力。 陆骁不留余力,充分的利用自己再物理动力学上的储备,和吴桐进行着思维碰撞,全力给予吴桐所需要的助力引导,新的设计,在碰撞之间,慢慢出现在吴桐设想之中。 送走陆骁、詹工等人之后,吴桐慢慢完善了弹头设计布局,摈弃以往惯用的圆锥弹头,新型导弹,吴桐使用了乘波体气动外形。 乘波体作为一种适用于高超音速飞行的气动力布局设计,能够让弹头前缘都携带上附体激波。这样弹头就能够依靠激波产生额外的升力,进行类似于“打水漂”一样的运动。 之前世界上出现的高超音速滑翔弹头均为双锥体设计,双锥体高超音速滑翔弹头相比于其他设计的弹头而言升阻比稍强一些,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弹头所受阻力、延长弹头射程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