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来到山寨的第二天,陈渊把追随他的士子召集起来。 除了李含章、令孤许和闵子顺,还有两个分别叫王昶和王巍。 洋州王氏的巅峰时刻是嘉佑初年,一对叔侄同时考中进士。此后就不行了,王家已经六十年没出进士。 王昶、王巍兄弟自知科举无望,干脆跑来跟着陈渊混,想通过新的学派提升名气。他们的想法并不单纯,掺杂着一些投机成分,想为王家的下一代打学术基础。 众人齐聚在空地上,搬来板凳等候陈渊训话。 不多时,陈渊、朱铭、朱国祥联袂而来。 陈渊站定说道:“解试在即,诸君既追随至此,吾也不能耽误尔等科举大事。不论哪部经书,若有什么疑惑,都可以来问我。” 闻得此言,众人皆喜。 朱铭也是暗暗咋舌,他靠着金手指,也只能掌握《论语》、《孟子》和《周易》。 眼前这位陈先生,却是真的通晓六经,可以给任何学生做指导。 如此学术水平,已吊打绝大多数进士,甚至能够碾压那位陆提学。 这是陈渊将近三十年不科举,潜心治学换来的成果! 陈渊又说:“从今日起,每天上午,解答尔等经文疑惑。下午出两道经义题,一道通经(《论语》、《孟子》),几道兼经让你们各选一题。文章写完,傍晚吃饭之前批改。每隔三日,拿出一天时间,与我一道学习数学。” “谨遵先生教诲!”学生们起身作揖。 去年就来村里的穷酸秀才孟昭,此时也在旁边听着,大着胆子发问:“先生,俺可以学吗?” “可以。”陈渊点头。 孟昭大喜过望,他被迫到穷山沟里打工,没想到还能拜名儒为师,当即执弟子礼鞠躬作揖。 课程安排就定下来。 陈渊:上午讲经答疑,下午布置经义题、研究数学,傍晚为学生批改文章。 诸生:上午学习,下午练题。 朱铭:清晨练武,上午学习,下午练题。 大家的时间,都排得满满当当,虽然辛苦却很充实。 数日之后,白崇彦居然跑来了。 他一来就说:“好友皆在此,俺独留于书院,整日里思绪不宁,着实读不进去书。” “哈哈哈,”李含章大笑,“来了便好,努力共进!” 随着白崇彦的加入,山寨里更加热闹。 洋州书院管理严格,好学生都非常努力,但难免会产生倦怠。 这里却根本没人管,你爱学不学。可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都大为提高,甚至天黑之后,还会坐在一起辩论,请陈渊来主持辨经活动。 无论他们的观点有多么离谱,都没人来批评,反而围绕着离谱观点深入讨论。 思维一下子发散打开,不像以前那般死板守旧。 与此同时,陈渊也在请教朱国祥。 “元璋兄所言,百姓日用皆有道,山下那大筒车的道又在何处?”陈渊说出疑惑。 在朱铭的忽悠下,道与用分得很清,水车拿来浇灌是“用”,水车的原理才是“道”。 朱国祥拿起石子,随手扔出:“为何石子飞出去了?” 陈渊说:“用力抛掷。” 朱国祥又问:“我向前抛,石子为何会落地?” 陈渊想当然道:“轻者升,浊者降,万物皆然。” 朱国祥摇头说:“力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