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二章 反思-《乾龙战天》
第(2/3)页
不过,吃食和药材只是诱饵,她真正要送给这些人的是混在储物袋里的那些所谓的神功。
名字自然是牛气之极,仙味十足。而实际上,这些全是极其霸道的旁门左道。是她精心挑选出来。便是青木派的功法包容性极大,也与这些功法相左。只是这些人修为低下,又被保护得太好,别看一个一个的是长老、管事,最不济也是个小队长,其实见识有限得很。他们根本识别不出来。等他们发现不对劲……呵呵,一切都晚了。
王思恩费尽心机,为的是进一步削减叛逃者们的战力,确保计划的最后成功。
只是这一回,她失算了。对这些“神功心法”起了贪念的,只有少数人。他们恰好就是真正的叛逃者们。而齐伯等大多数人心里警觉得很,没有上当。哪怕是练了“神功”的人,修为一日千里,进展神速,他们也没有动摇。
很快的,这些人一个接一个的走火入魔,变得人不人,鬼不鬼。齐伯等人终于再也无法自欺欺人,也放弃了对修士同盟军的最后一丝期望。
他们开始密谋离开野鸡岭,摆脱所谓的特使大人。
王思恩第一时间察觉到了。
已经是自己网里的猎物,她怎么可能容他们逃走?
更何况这里头还有她恨之入骨,一心想要将之剥皮拆骨的齐伯之流。
这时,钱柳和端木光终于找到了王思恩,两人合力将后者送进了落桑族人的秘密地牢里。可以说是救了齐伯等人一命。
除了那些已经入魔的真正叛逃者们,齐伯等人相继逃出了野鸡岭。
端木光他们得了沈云的命令,只是将他们确实离开的情况上报给了沈云,没有再继续追踪。
如今加上王思恩的供词,叛逃事件的前因后果,在沈云这里是再清楚不过了。
手握玉简,静坐了小半天,沈云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铺开纸张,伏案挥笔疾书起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王思恩姐弟俩,齐伯等人的事例里,不论是他,还是青木派都要好好反省,吸取教训。
比如说,青木派从开派之日起,就说按规章制度办事。可是,真的做到了吗?
从王思恩、齐伯等人的行事上,沈云觉得没有。
好吧,他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到。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方面,王思恩、齐伯等人其实潜意识里对《弟子守则》的敬畏,远远不如对他这个门主大人。换而言之,他们不认《弟子守则》等门派里的所有规章制度,只认他这个门主大人。
所以,当他们发现自己不被门主大人认可,或者说,从门主大人这里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之后,他们便生了背叛之心——王思恩在口供里分析,认为齐伯没有真正生出背叛的心思。沈云是不赞成的。齐伯不过是比王思恩运气好一些,形势还没有让他真正走到那一步。这两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路人。两人都是那种胆大包天,自私自利,又蠢又自以为聪明的人。更准确的说,齐伯因为年长一些,阅历更丰富一些,所以,更擅长隐忍、掩藏、伪装。如果也给齐伯足够的时间,沈云相信,齐伯最后对青木派、对他的恨意只会比王思恩更深,背叛也会更彻底。
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呢?
沈云觉得,王思恩等人会走到末路,也可以归根于他们的本性问题。
修行至今,沈云阅人无数。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一样米,养百样人。
青木派要引导凡人修仙,以之为道,为立派之根本,那么,决定了青木派不能象传统的修真一样,在传法方面立出各种苛刻的选择。
所以,如果再碰到王思恩之类的凡人,青木派还是不能抛弃他们,还是要一样的传他们修行的功法,引导他们修行。
但是,必须规范、约束他们。
怎么规范,怎么约束?沈云从王思恩等人身上吸取的经验教训是,必须更加严格的强调《弟子守则》等各项规章制度的无上地位。在它们面前,青木派上下,人人平等,人人必须遵守。他这个门主首当其冲,必须以之为行为准则。
另一方面,沈云觉得,王思恩、齐伯等人都是相当之精明的。他们很会钻营。而青木派开派不久,《弟子守则》等各项规章制度都很不完善,也给了他们钻空子的大把机会。每每得手之后,王思恩之流的野心、私欲便等于被喂养大了一些。久而久之,路越走越偏。象王思恩在口供里便不止一次的提到,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走到了这一步。很多时候,她都觉得自己变得很陌生,面目可憎。
也就是说,助长王思恩等人越长越歪的,其实,青木派不完善的规章制度也是一个原因。
当然,人要钻营,削尖脑袋钻空子,那是没法拦得住的。但完善的规章制度,形成严谨的体系,至少能让这些人受阻、碰壁,受到教训,从而生出敬畏之心来,受到限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