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世间万般人-《我,大明杀神》


    第(1/3)页

    在还未暖热的洪熙年号下,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着这两年发生的事情,尤其是皇家的事情更是让人乐此不疲。

    有担忧的,有看热闹的,也有无所谓的。

    但不管怎么样,朱高燧谋逆一事,再怎么说也是引起极大影响的,可和遗诏一事相比,那就相形见绌了。

    和一开始的朱高燧一样,所有人都不明白如今的皇帝朱瞻基为什么会这么做。

    然而,随着一封诏令,所有人的疑惑都解开了,同时也将他们带入了更深的疑惑之中。

    赵王朱高燧,勾结太宗皇帝宦官黄俨,私藏遗诏,企图伺机以此为契机,裹挟吴王一脉起兵造反。

    然,幸得先皇英明,觉察赵王之不轨,改封其封地至沈阳府,方杜绝了其裹挟吴王,以遗诏为要挟逼反之举。

    现,赵王起兵谋逆,实为倒行逆施之举,夺其爵,废为庶人,发配奴儿干都司兀的河卫。

    这道诏令,不仅让百姓感到震惊,就连朝中上下的官员贵族听了都感觉心惊胆战的。

    黄俨,的确是太宗皇帝时期的宦官,而且还很得太宗皇帝的信任,曾先后两次任司礼监太监。

    司礼监,和明朝中后期掌握极大权力的司礼监不同,现在的司礼监其实就是掌管宫廷礼仪、命妇朝贺等事情的。

    但是,他们有一项工作很重要,而且也在这次所谓的遗诏事件中被人们所重视。

    纪事奏御。

    所谓纪事奏御,其实就是记录一些重要事情,传递奏折文书等职责,而大明的太祖高皇帝和太宗皇帝都是严禁太监读书的,所以他们负责这样的事情也不需要担心什么。

    想到这里,所有人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事情的“真实”经过。

    太宗皇帝临终前定下遗诏,却被和赵王勾结的宦官黄俨所拦下,意图凭着这封“吴王靖难”的遗诏,裹挟吴王一脉起兵谋逆。

    但是事情败露,被先皇洪熙皇帝察觉,这才将自己亲弟弟的封地由漳州府改为沈阳府这个极寒之地。

    赵王见事情败露,自知迟早会被清算,就趁着此次洪熙皇帝驾崩,起兵谋逆。

    事情发展到这里,所有人“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个经过,这才导致事情有了这样的发展。

    但明白了归明白了,人们还是对朱瞻基的决定感到……颤栗。

    赵王谋逆,夺其爵、废为庶人这些没什么,这可以说是皇室宗亲谋逆失败之后要经历的固定流程了,但流放兀的河卫这一条实在是有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