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老八说了,再存两年钱,也盖四郎家这样的大房子。” “他八婶儿,俺家老四也这么说,说是等乡土村社建成,看看情况,如果越来越好,就把现在存下来的钱,拿出来盖房子。” “可不,说起来,这一年跟着四郎,咱们家家户户盖这么个大房子,紧一紧,还是能办到的,可就是怕以后没有这样的好日子,不敢大手大脚花钱。” …… 日上三竿。 临近年节,村里难得没什么事情,八婶儿一群人,凑在一起,一边打量着朱棣和徐妙云的大房子。 一边嘻嘻哈哈聊着天,说着自家未来几年的打算。 咦! 某刻,四婶儿突然轻咦一声,指着村口方向,“有马车。” 婶子们纷纷起身,顺着四婶儿手指方向看去…… 一辆马车,缓缓驶入村子。 马车内。 马秀英刚入村,就迫不及待撩起帘子,向外张望,寻找密奏中描绘的六间大房子。 据说很好找的。 重八笑骂:老四家的大房子,在土桥村,是屎壳郎拉屎,独一份儿。 马秀英想到朱元璋昨晚,又羡慕她能来土桥村,又拉不下脸跟着来的模样,唇角不由浮现笑意。 忍不住小声笑骂:“活该!” “娘娘,我找到了!”这时,爬在另一边车窗寻找的小侍女,激动尖叫。 “我看看。”马秀英忙转身,同时不忘交代,“接下来,不要叫我娘娘,记住了。” 小侍女笑着吐了吐舌头,把窗口让出来,指着侧前方,“娘娘,就是那栋红房子。” 马秀英循着侍女手指方向,看到了六间大房子。 崭新的痕迹十分明显。 红墙灰顶,十分别致。 虽然没有什么雕花之类的精致装饰,可看着很大气。 ‘老四也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打拼,支撑起一个家了。’ 马秀英满脸欣慰,以及身为母亲的自豪。 家里那么多孩子。 在重八的严格要求下,学业都有所成,不说各个都是人才吧,至少各个都有中上之姿。 毕竟那么多资源堆积。 可能像老四这样,分家出去,凭着自己的双手,一年时间,耕作劳动,不但坚持下来了,把普通人的日子经营好了。 还能盖起这样一座大房子! 恐怕,家里其他孩子是办不到的。 “夫人,到了。”马车在大房子前停下,负责赶车的小太监低声请示后,就忙把架在车辕上的小凳子,放在旁侧。 马秀英下马车同时,吩咐:“你去江宁县等着,明日中午来接我。” 小太监应了一声,赶着马车离开。 马秀英站在朱棣的大房子前,仔细打量着。 八婶儿等人站在不远处观望议论。 “能坐得起马车,看着像富贵人家。” “俺觉得有些面熟……” “想起来了!这位夫人春耕时来过,带着一群孩子,去四郎家讨水喝!” “是来感谢大丫的吗?” …… 马秀英听着传来的议论声,笑笑,转身走了过去。 小侍女挎着一个大大的包袱,亦步亦趋跟在后面。 八婶儿被众人推出来,看着马秀英走来,八婶儿有些拘谨询问:“夫人,您是找大丫和四郎吗?” 马秀英和煦笑着,解释:“你是八婶儿吧?” 村里几个比较有主见妇人的样貌,密奏中都有提及,根据特点,她就能猜出眼前这位妇人的身份。 在八婶儿惊讶注视中,笑着说:“上次来,大丫和我说的。” “我是大丫的娘,谢谢你们帮衬大丫和四郎把日子过好。” 在老四的带领下,土桥村的乡亲赚了钱,做了好多事情。 相反,如果没有土桥村乡亲的支持。 老四也做不成这些事。 她对乡亲们的感谢,是真诚的。 大丫的娘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