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零章 鎏金铜佛像-《逍遥大亨》


    第(2/3)页

    汉代和十六国时期,佛像方脸,面目平和,头发平直,为坐式。这一时期的佛多为单个,尺幅较小。

    北朝,也就是北魏以后,佛像头为盖碗式,长脸而瘦,高鼻大耳,闭目凝神,面目清癯,高额发髻,呈螺旋式,披袈裟,袒右肩。有的结跏跌坐,有的盘腿坐,掌心朝上。佛座或为点腰较矮的须弥座或为四足方座。有的头攮项光,有的身后背光,皆尖,周围作火焰纹。北魏造像还有一显著特点是主佛两旁常为一至两菩萨,多为立姿。

    隋唐时期铜铸造像,头扎莲花冠,脸庞发圆,腮发胖,高额髻,身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宽衣下着百褶裙,垂于双足。座下有双层四足高床或单层四足,项或背光为较粗的尖楣形。

    如果仔细区分的话,唐朝的鎏金铜佛像风格和隋朝又略有不同。

    唐朝的鎏金铜佛像大都面相丰满,头部为螺型或水波式发型,肉髻相对于隋代较为高耸,大耳下垂,神情庄重而又不失慈祥。身材比例匀称,结构合理,体态丰腴,饱满,袒露的胸肌起伏变化,写实性较强。

    而且唐朝的鎏金铜佛像体态自然舒展,具有很强的动态感。衣饰有通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带式,更多的是方领下垂式,衣料质感柔和轻薄,衣纹流畅,下身衣褶悬搭于座前若台布,具有时代特点。

    最后,唐朝鎏金铜佛像的台座多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圆形或花口形底边。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唐朝的鎏金铜佛像大都鎏金泛红。

    就好像手里这尊普贤菩萨鎏金铜佛像一样,表面微微泛红,而且造型风格极为符合唐代鎏金铜佛像的特点。

    最关键的是,这尊佛像因为一直在这间墓室中待着,不像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那些鎏金铜佛像一样,早就不知道在外面流传了多少年,经过了多少人的手,所以,这尊佛像的品相极佳。

    如果不是在这里发现的这尊鎏金铜佛像,杨靖都会怀疑这尊佛像是高仿的新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