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过即便如此,小郎中也要感谢自己的师父。 若不是他,自己只能在地里刨食。 【遗憾的是,叶爸爸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就死了,叶家开始家道中落。叶天士没有办法,只能跟着自己老爸的徒弟,一位姓朱的医生学习和出诊,开始了自己养家糊口的日子。】 【不过,这位朱医生可不是叶天士唯一拜过的老师。】 少年叶天士背着药箱,和朱大夫一起出门看诊。 晚上则是他温习医书的时光。 每当他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会向朱大夫求教,氛围颇为温馨。但渐渐的,朱大夫发现自己已经很难回答叶天士提出来的问题了。 有一天晚上,他将叶天士叫到自己跟前。 "桂儿,你从小就接受师公和师父的熏陶,天资聪颖。不过短短几年,就已经赶上了我。如今,我已经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了。你可以出师了。" "不过,我不建议你现在就独立出诊。你还小,未来的路还长,如果想要成为和师父一样的名医,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我给你写一封信,你拿着它去找张璐张大夫,他和师父是朋友,应该会收你为徒。" /> …… 在天幕前的叶天士回顾这段往事,带着一点叹息和一点哀伤。这位待他如兄如师的朱大夫,在几年前已经撒手人寰。他提醒自己,过几日要去他的墓前供上水酒。 【叶天士堪称拜师狂魔!据统计,七年之内他拜过的师傅不下十七位!张璐、周扬俊、王晋三等等史上留名的名医都成为过他的老师。】 【这也说明了他是个求知欲很强,也很好学的人,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贯彻成为了人生信念。传说,后来他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医生一听到是他来拜师便不收了,表示自己教不了。叶天士还会隐姓埋名,套一个马甲去拜师。】 叶天士收回搭在病患手腕处的手:“你已经痊愈了,明天可以不用来了。” 病患高兴极了:"多谢叶大夫。" 叶天士问他:“听说你与山东的一位刘大夫相熟?” 病患点头:“的确是。刘大夫医术也高,可惜远在山东,救不了我这近火。” 叶天士一听却来劲了:“诊金我可以不收你的,但可不可以麻烦你把我介绍给刘大夫,我想学习他的医术。" 病患道:"这个倒是没问题。但是叶大夫,您名气那么大,刘大夫肯定不会收的。" 这听上去就不像话呀。 叶天士挑眉道:“那就不要说我是叶天士,换个名字和身份不就好了?” 就这样,叶天士成功的去到山东,拜了那位刘大夫为师,在他的医堂中一待就是半年,竟然没有人察觉他的身份。 直到有一天,有人惊慌失措的抬着一位神智昏迷的孕妇来求诊。刘大夫把过脉之后,便对家人说:"这病太复杂,我治不了,你们另请高明吧。" 叶天士在旁边看孕妇的情况,心里大概有了判断,不忍见孕妇一尸两命,便站了出来:"不妨让我试一试,或许能有办法。" 他在孕妇的身上扎了几针,不出片刻,孕妇悠悠醒转,叫起痛来。"这是要发作了,赶紧回家请稳婆去吧。"叶天士道。待到孕妇一家离开,刘大夫惊疑不定的看向自己的这个徒儿。 叶天士知道瞒不过了,躬身到底:“还请老师不要责怪,我的真名叫叶桂,字天士 。” “叶天士!"刘大夫几乎是跳了起来,整个人围着他转了好几圈,“你的名气连我都曾听过,却为何要隐姓埋名拜入我门下?" 叶天士诚恳道:“老师的医术令人叹服,尤其是针灸之术精妙非常。我不是怕我若是报出了真名,您不会收我嘛,只能出此下策。还望老师原谅。" "的确不会收你。”刘大夫想了想,笑了起来,看他的眼神愈发柔和,“你对医道一片痴心,我也不忍心责怪你。既然你认我为师,那这针灸之术不教授给你也说不过去。" 百姓们发出惊呼声。 "还能这样?!" "的确是好学。" 有人提出疑问:“可这样的话,算不算是偷师?” 要知道现在的大夫们是很忌讳这一点的,都把自己的看家功夫捂得死死的。 "不算吧。”有人回答,“刘大夫本来就是要收徒,叶天士虽然隐姓埋名但也是光明正大的拜师和学习,又不是背着刘大夫偷学。" "那倒也是。" 那位愤世嫉俗的小郎中如遭雷击:“拜师还能这样?!” 有这么容易的吗? 叶天士的小孙女问他:“爷爷,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叶天士笑道:“的确是有这么回事,但后面的孕妇却是后人编出来的故事罢了。实际上,刘大夫很快就发现了我是有基础的。" 后来,两人很愉快的交流了很长一段时间。 刘大夫的确将自己的针灸之术教授给了自己,而他也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传授给了刘大夫。 【就这样,在众多老师慷慨无私的指点之下,叶天士的医术越来越高,名气也越来越大。在他的妙手之下,治好了很多病人。我们现在喉咙痛经常吃的川贝枇杷膏就出自于叶天士之手。】 一位年轻人下了马车,顾不得身上的风尘仆仆,匆匆赶到自己母亲的病床前: "娘,你的肺弱咳嗽有治了,我从苏州名医叶天士那儿讨来了一个方子,叫做川贝枇杷膏。""可是传说‘天医星’的那位叶天士叶大夫? " "对!" "那赶紧熬来给我试试。" 吃了几天后,老夫人的咳嗽果然减轻了很多,叹服道:“不愧是‘天医星',一方就治好了我多年的痼疾。" 在她临终的时候,吩咐自己的儿子:“这川贝枇杷膏,你要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方子的神妙之处,也让世人能少受些咳嗽之苦。" 已成中年的儿子含泪答应:“是。” 镜头一转。 后世流行的某品牌川贝枇杷膏的包装出现在天幕上,在最底下,赫然写着“清代名医叶天士秘方" 而天幕前的大夫们纷纷记下:川贝枇杷膏,主治咳嗽。 咸阳宫中。 夏无且欣喜至极。 陛下这几天刚好有些咳嗽,或许可以熬一下这川贝枇杷膏试试。只是,下一秒他就犯了难,苦起脸。 这川贝却又是何物? 哎,看起来不能想着一步登天,还是要先编药典啊! 嬴政倒也知道他的难处,并不以为忤:"这件事情,全权交给你去办。若有困难,去找……"他看了看,最终还是点了扶苏的名字。这种不涉及到权力核心的医学范畴的事情,他不介意让扶苏多干点儿,来磨砺磨砺。 【民间传闻他是“天医星”下凡。这个说法呢,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认为这是从他的生辰八字里推算出来的,一个呢则颇为传奇,认为是龙虎山的张天师亲口所说。】 清朝,苏州。 龙虎山的张天师在当地名流和一些宗教界人士的簇拥下走到了万年桥。 士绅们热情的向张天师介绍这桥的来历,本想一脚踏上去,却被张天师制止了。士绅不解。张天师露出神秘的微笑,道:“天医星经过,凡夫俗子须得避让。” 士绅们惊讶至极。 桥下有一乌蓬小船正晃晃悠悠的经过。 张天师竟躬身,向小船行了一礼。 待这艘小船走后,他才道:“现在可以过桥了。” 有一士绅赶紧吩咐身边小厮:“快去打听一下,刚刚那小船上都有谁?” />小厮匆匆而去,半晌之后回来,附在主人耳边:“那船上坐着的,正是城中叶大夫!” 【这样的故事也为叶天士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我们都知道的古龙,在他一系列的武侠作品里,《楚留香》、《圆月弯刀》等等,都有提到武林中有一位名医叶天士,就是来源于此,将这份传奇写到了自己的书里。】 【后来还有人觉得其实张天师的这个故事应该是叶天士自己的扬名手法。他先给张天师治好了病,然后借张天师之口宣扬自己是“天医星”下凡,博取名声。】 叶天士发出惊人的咳嗽声。 他在心中庆幸,还好刚刚没吃那颗花生,不然现在恐怕就要抢救了。旁边的弟子和家人们都当做没听到仙画里说的: “吃菜,吃菜。” "哎呀,这道菜味道不错。" 叶天士只觉得又尴尬又好笑。 不过,好歹他也是七十岁的人了,什么场面没有遇到过,尴尬也不过是一瞬。只有小孙女天真无邪:“爷爷,真的是你自己找的张天师吗?”叶天士轻咳一声,一脸正经:“你猜?” 【历史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现在咱们已经无从知晓。但可以确认的是,叶天士的确是不负“天医星"之名——他继承了吴有性的思想,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的阐述了温病的主因,还创立了“卫气营血”的温病理论,彻底的将温病从伤寒中剥离开来。】 【"温病学派"一举成为了中医里面不可或缺的一大主力学派。】 叶天士带着弟子泛舟于太湖之上。 弟子趁机向师父请教。 叶天士和缓的声音在太湖上伴着清风,徐徐传来:“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2 聊得兴起的时候,有人铺了纸张,取了笔墨开始将他的话语记录了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