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东汉的张衡同样激动得连手都在颤抖,连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这一段过后,他还在心中回味。 /> 这时候有小黄门前来: "太史令,太后娘娘宣召您入宫觐见。"张衡应诺,知道必定是因为仙画,急匆匆的入宫去了。 宋朝的沈括、唐朝的李淳风、元朝的郭守敬、明朝的马蓬瀛、清朝的王贞仪等等,也都醉心于这 一段影像当中,原有的观念受到冲击,而原本自己思想中的懵懂之处一下子就变得明晰起来。 很多问题一下子就有了答案。 或是眼含泪意,或是凝眉思考,或是奋笔疾书。 沈括放下毛笔,忽然想起了之前的生物卷所提到的显微镜和微生物,忽然感慨: “世间之至微至小,与至浩至大,莫过于此。" 小到细胞中的一个分子,大到星系中的一颗恒星。或许后世一直强调的科学,研究的就是这宇宙之中的奇妙。 沈括恨不能仙画能把后世的那些知识都讲一遍才好,才能满足自己心中陡然升腾起来的热血渴望。 【事实上,人类仰望星空的历史来源已久。或许在他们才刚化为智人的时候,就已经懵懂的看向头上的天。五千多年的仰韶文化,就已经有“北斗九星”的概念,还有着最早的太阳崇拜。】 【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已经将视线投向宇宙。】 在一片黄土的遗迹上,考古学家们正在认真的进行发掘。 几个古老的大大小小的陶罐被错落有致的放着,从半空之中俯瞰,却是连成了北斗七星的形状。而在它们的左右两侧,还有两个陶罐。 考古人员介绍道: "这应该是北斗七星的辅星和弼星,左辅右弼。加在一起就是北斗九星的模型。这一片应该就是仰韶文化当时的天文台。北斗九星在古代经常作占卜之用。" “而且你看,这些罐子的大小和五千多年前北斗九星的亮度也是一致的。这颗星更亮,那它对应的罐子也就更大。" 古人们对于后世的各种考古已经见怪不怪了,反正他们好像什么都当成宝。这些看上去一片黄土的东西,也看成是宝贝。 虽然还是有那么些别扭,但那也只是一瞬,稍后立刻就变成骄傲和得意: “咱们华夏的老祖宗就是聪明。" 五千多年前就能认识北斗九星。 他们现在言语之中已 经对“华夏”颇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觉得自己就是华夏子民。李世民隐隐的认识到了这一点: "这其实就和修族谱是一样的。" 都是去挖掘祖先里面有哪些厉害人物厉害事迹,然后建立起某种荣誉感,族人们才会以自己身在族中,冠上姓氏而为荣。 推而广之,一个朝代和一个文明也是这样。 而后世之人如此热衷于考古也并非为了金银财物,而是为了这种精神上的传承。李世民觉得自己悟到了。 然后他立刻在心中把之前想到的建第二个凌烟阁的念头的紧急性往前又提了提。就是不知道这天文学上面,他大唐是不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事实上,华夏的天文学是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学科之一,剩下三个是数学、农学和医学。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前,华夏的天文学一枝独秀,是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有着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 【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后来又陆续有观星台、观象台、司天台、司天监、钦天监这些专门负责观测天象的机构。】 【所以,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文字记载,就出于华夏。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夏本纪》就有这样的记载。这也就是天文学史上所称的“仲康日食”。】 田间,奴隶们正在辛勤的种地,太阳火辣。当他们弯下腰的时候,汗水就会滴在地上。 但当他们再一次抬起头的时候,却赫然发现了原本高悬于天空的烈日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缺了一角。 似乎是被什么东西啃掉了一块。然后这阴影竟然还在慢慢的扩大,蚕食了更多的太阳。 奴隶们慌乱的喊叫起来,扔掉了手中的农具,开始跪在地上朝天不断的磕头,脸上的神情恐惧之极。 天幕的面积极大,当日食出现的时候,在天幕前的百姓们仿佛亲临现场。恐慌的情绪摄紧了他们的心脏。 有人喊叫了起来,竟然上演了一年前刚开始有仙画时的场景,几乎一半的人跪了下去,乞求上天不要降罪到世间。 场面有些混乱起来。 但也有一半的人还在直挺挺的站着,甚至脸上露出微笑之色。 “你怎么不跪?”有少年 问站在自己身边不远,同样没有下跪的少女。少女笑了笑: "世间并无神灵,那天狗食日之说自然也是假。为何要跪?" 少年点头,觉得找到了知己: “我也是这样想的,我估计待会儿仙画就会讲天狗食日的原因了。" 少女纠正他: “是日食。” 少年愣了愣,生出惭愧之意:看看人家,那么快就跟上了仙画的思路,自己的修行还是不够啊! 南北朝。 祖冲之看到日食之后并无任何惧怕之情,祖家的其他人也一副老神在在的表情,似乎这异像完全影响不到他们。 “不过是某种天象罢了。”祖冲之对自己的小辈们解释道: “甚至我们还可以算出日蚀和月蚀出现的时间,有什么可怕的?" 如果一件事情的规律已经被人掌握,那这件事情在其人眼中就会失去神秘性。祖家的小辈好奇的问: "怎么的能算出来了?" 祖冲之的儿子祖眶哼哼两声,脸色隐约有些不对了: “我记得我上个月才教过你们怎么算,这么快就忘记了?" 小辈恨不得敲自己的头:..….完了,自爆了!让你多嘴! "回头将《缀术》给我抄上十遍。"2 是。 【仲康日食呢,天文学上也是众说纷纭,一直都在研究的一个东西,相关的论文和推测都一大堆。up主不做考据,也考据不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河南安阳,的确是出土了和日食相关的甲骨文。】 两块细长的卜骨出现在天幕上。 这上面有当时记录下来的象形文字,转化过来后分别是“日又哉”、 "日又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