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长枪一抖,隐有龙吟之音。 宁无碍满意一笑,刀尖直指向他:“来,比划比划!” “三哥你直接说想打我一顿得了。” 宁无恙调笑一句,却也使出十八般武艺,生疏地走着招。 好在自家兄弟比划,宁无碍放满了一院子的水,直到宁无恙力竭,宁无碍才挑飞了他手中的长枪,又一个箭步接住,重新将长枪插回原位。 不到一刻钟的比划,以宁无恙的无力招架收尾。 “五弟,你还要多练练这套枪法才行。” “明早……加练。” 宁无恙扶着膝盖,喘着粗气。 尽管大汗淋漓,但这种热血奋战的感觉,真的很爽。 再看三哥手握青龙刀,隐约有爷爷手持虎头关刀的气势,他想到来此的目的,脱口而出。 “三哥不如秋试去考武举。” “你也想让我去考武举人?”宁无碍大吃一惊。 也? 宁无恙眉锋一挑,以二伯母教育子女的方向,他还以为整个宁家只有他会教唆三哥改换赛道,这个“也”字很有灵性啊。 “还有谁想让三哥去考武举?” 要知道武举人考上了,没有子袭父业的武官继承,只能去当个守城的小兵或是去府衙当衙役。 能当上这些都是好的了,大多最后只能趁着扩招兵马时去当小兵卒混口饭吃,几乎没有作用。 而文考秋试一旦通过,不参加春闱有人举荐便能从无品级的小吏做起,再加上晋王一派为了招揽门生,还想着削减军费支出。 导致文考秋试,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武举秋试,则大多是贫寒子弟参加,繁华的金陵府,坐拥七十万在籍人口,武举参选人数十年间未过百人。 除非像原身一样倒霉,不然只要有人肯参加,几乎人人能中举。 宁无碍沉吟片刻,拿起一块帕子开始擦拭刀锋:“这把青龙刀是沈小姐所赠。” “哦……啊?”怎么又和沈小姐扯上关系了? “到了湖心小岛后,经徐先生引荐,我见到了知府江大人,和他过了几招,离岛前,他曾建议我去考武举,说我功夫很好,如果上阵杀敌必是一员大将,边境这两年摩擦剧烈,晋王支持和谈,康王支持武断,他说我或许有机会,重振宁府门楣。” 宁无恙发现,这世间诸事,真是越怕什么它就越来什么。 看来晋王与康王之争,已经影响到大兴的方方面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