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级文物-《醉宝鉴》
第(3/3)页
稍稍不注意,造成钮和槽不吻合的话,即便前面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费。所以,制作转瓶的代价十分大,往往是“百里挑一”。不过,“上之所好,下必甚焉”,都是供给宫廷的东西,取悦皇帝之用,自然是不计成本的。
那件青花粉彩游春图双耳瓶洗口、束颈、两侧有双螭作耳各衔一个金黄色活环,瓶形硕大,稳重端庄。特别是套烧活环极为不易,在瓶体装入匣钵中烧造时,必须用支撑物在匣钵中将活环托起,防止活环与双耳粘连或断裂,所以可以清晰地看到活环上有支烧的痕迹。
仅此烧制技法,其精确程度非一般民窑所能为之的。 从口沿到颈部及圈足分别用青花绘如意云头纹、缠枝花卉和蕉叶纹为饰。腹部粉彩绘《游春图》为主题纹饰。底足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矾红款。
此瓶不仅形制优雅,富丽堂皇,画工和色彩更是出类拔萃,代表了乾隆时期御用观赏瓷器瓶的最高工艺水平。 的确,乾隆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青花、斗彩、粉彩、洋彩以及仿生瓷都极为别致。粉彩是乾隆彩瓷的主流,往往集压印、剔划、绘画、开光、色釉、镂空、堆塑、描金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件器物上。
应该说乾隆时期的粉彩既有继承了雍正时期的瓷器装饰雅静的风格,也有重色浓彩、锦上添花之作。从这件瓷器的装饰风格中,我们不难看出雍正粉彩瓷器的装饰遗风。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乾隆帝偏爱茂美芬华之饰,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
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这件乾隆青花粉彩游春图双耳瓶无疑是唐英在景德镇督窑时期的作品。
当柳亦辰看到这三件一级文物的时候他知道,自己低估了藤原佐治想要得到曜变天目茶碗的决心。他说怎么刚刚感觉送这些东西的人群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当时他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这几件东西上也没多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