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读书人的特权-《镇北王关宁》


    第(1/3)页

    关宁曾在户部轮值过,即位之后又让薛庆整理过户部账目,并详细看过。

    他发现了个问题。

    南方本为经济繁荣之地,无论是农耕还是商业都发展的极好,可能某个府的财政都要超过北方的个州,可实际上,朝廷的税收大多来源于北方。

    这也是大康到了后期国库无钱无粮的原因。

    其实从开战之初,隆景帝就派人到南方征粮,直到了末期才征集到,结果还没有运来这也足矣说明了些问题。

    说说。

    关宁很有兴趣的问道。

    是。

    钱大富开口道:从跟了您以后,我就不算是个纯粹的商人,也多注意到了这方面的情况。

    在南方,士绅商是体的。

    他沉声道: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土地,南方土地肥沃,水利丰富,产出良好,有时两州丰收,则天下粮足,但那里土地兼并严重,很多私民良田都被地主乡绅收拢到个人名下。

    关宁点了点头。

    个王朝走到末期,这种情况不可避免。

    就拿京郊的土地来说,很多私田都被那些勋戚们抢占。

    这就是土地兼并。

    身份和地位的差距让那些普通百姓没有任何办法。

    他们也是无所不用其极,把土地夺走,百姓只能被迫租田而成了佃农。

    南方也存在这种情况,只不过主体变成了地主和乡绅。

    钱大富接着道:地主和乡绅有了土地当然也要缴税,但他们有个办法,或者说是通过了个律法的漏洞,合理的避税!

    大康律法,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拥有特权,其中有项就是免除赋税和徭役!

    关宁面色微沉。

    其实不止是在大康有这项律法,在魏国和梁国同样也有。

    封建王朝,统治者为了获得更多人才的支持,便给了读书人这项特权。

    为什么会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说。

    这就是主要原因。

    学而优则仕,考取了功名,便不用纳粮。

    这看似是件好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因为读书人大量增加,便出了问题。

    士绅形成的原因就在于此,这个特权创造了士绅阶级,让白手起家的读书人成为了地主。

    这些地主把地挂靠在这些有功名的读书人名下,享受着这种无成本的私产,然后再培养读书人,这就形成了士族,进而获得持久的经济实力。

    个权利闭环就形成了,读书,当官,地主,士绅,乡绅,读书。

    最关键的是他们不用纳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