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下一步该怎么办,要等具体的折子送来。 钱大富去江淮已有几个月,宝钞算是铺开了,接下来新币也要正式推出。 他相信新币不会像宝钞那样被人抵制,一定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第二天,大宁官报上就刊登了新币之事,果不其然立即就引起极大关注。 他们纷纷打听银元如何兑换,尤其是小额银币更是让老百姓们感兴趣。 宝钞已经发行了一段时间。 及兑及换,又有朝廷背书,这几个月下来,已逐渐被人接受,其价值也稳固下来。 但并不适应老百姓使用,即使是再小的面额,对他们来说,依旧是巨额。 现今终于出来老百姓能用到的钱了。 讲读人被围了起来。 大多都是询问碎银如何兑换,火耗几成的问题。 接受过培训的讲读人都给出了详细解释。 碎银散银整银等都能正常兑换。 铜钱并不废除,依旧跟原来一样,新铸银币只是新增币种,并不影响。 相比较而言,大宗交易还是少,更多的是小额买卖。 银元银币的发行正好满足需求,还可以填补铜钱不足的问题。 铜钱是最基础的货币,也是需求量最大的。 可铜钱却并不多,市面上流通不开。 这就会出现钱贵物贱的问题。 关宁把白银重铸成小钱,直接填补了这方面缺失,让基础钱币活泛,这才是他的目的。 总之,新币是火了。 设计精巧,纹路精细,足两足色,自身价值极高,很难不受欢迎! 大宁钱庄门前排起了长队,换币者实在太多了。 平民百姓者有,势要之家也有,不过大宁钱庄外张贴了告示,尤其百姓换币,富户们先排着…… 这帮人就是无利不起早,看到好的追捧至极,见得不稳妥的理都不理。 比如之前的宝钞。 关宁也在上京推行了跟钱大富近乎相同的法子。 钱大富是盯准了商上。 他是盯准了这些势要之家。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风向标,上京城自然是权贵们居多。 他们都用宝钞了,那商人富户们才敢用。 可这些权贵们并不买账。 甚至官员们都不认可。 关宁可是很记仇的,直接把他们排除在外。 现在可是着急了,相比于宝钞,他们更相信能吹响的银元…… 大宁皇帝铸新币了。 对于这些勋戚之家来说,首先想到的就是能不能私铸。 私铸之风屡禁不止,就是因为有利可图。 市面上流通的并非都是官银,还有大量的私银,这就是造成成色价值不同的原因。 私铸也是权贵之家们独有的权利,新朝建立后,关宁严厉打击私铸,这种情况已经少有,但也不是没有。 景义伯杨敬就起了这样的心思。 他家府院中正有一间铸币工坊! 在上京城有两大杨姓勋戚,其一自然是当朝皇帝母系氏族杨家,其二就是前朝至今的越国公杨素这一脉。 越国公杨素如薛怀仁那般有从龙之功,后被任为军机大臣,这一脉权贵虽几经剥削,但还是保留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