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听完王祥福的讲述,这回轮到林逸和白璐他俩吃惊了。 听白老爷子说起过“文古斋”掌柜的手艺“高明”,能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没想到这竟然是家传的手艺。 照这么说的话,这屋里摆放的东西. 林逸刚才进来的时候,就跟之前钱升在直播间里看到这些东西的反应几乎是一样的。 叹为观止,惊为天人! 现在听了王大爷的讲述,再扭头看看这些东西,只觉得更加离谱。 白璐直接发问道: “难道您这一屋子的藏品都是.?” 王祥福手一挥,指向周围的这些陈设。 “也不尽然,这里面有很多都是我‘得意之作’,其中也不乏原品,想要辨认,可能真的需要一些功力。” 林逸听他这么说,搭眼望过去,果然,看不出什么问题。 “慧眼金瞳”一开,才终于看出了一些难以察觉的细节上的小瑕疵。 字画这一块,除了纸张、墨色、个人不同时期的风格和作品的艺术内涵之外,辨别真伪的一个最大的要素就是看落款。 落款当中一个重要的识别要素就是看印章。 印章在华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上到国之印玺,下到一方闲章,因其难以复制的特性,始终都是证明身份和分辨真伪的重要标志。 以前的书画大家往往有很多的印章,弘历那种“牛皮癣”似的印章爱好者就更不用说了。 印章的款识,用料,下刀的力道大小,纂刻笔画的深浅,包括有意无意之间形成的一些刀痕,缺口,包括使用的印泥,都属于其特有的防伪标记。 而且就算是同一个人的作品,早期和晚期的风格也会出现很大程度上的差异。 这也是书画作品作伪的难度大的原因。 造几件伪作骗骗那些沽名钓誉,附庸风雅的土大款问题不大。 想要骗过专业人士,甚至是专家的眼睛,那确实需要一些手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