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丹枫,师祖-《聊斋之证仙途》


    第(2/3)页

    司马学政此举,怕不是有带苏峻认祖归宗的意思。

    世人皆知,读书人是最擅长拉帮结派的群体。

    但是能够真正进入儒门,得到真传的却少之又少。

    就像此次院试考中生员的士子不下百人,但是能够得到司马学政看重,登堂入室的却只有苏峻一人。

    算上通过另外渠道拜入其他大儒门下的,满打满算也不过三五人而已。

    这已经是少有的盛况了,往年一届中能有一个儒门真传出现,便已经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了。

    简单地举个例子吧,诺大的金华府,算上都尉王超,江州府军正副指挥使等等,军方的武道宗师不过三五个而已。

    而长居府城的大儒,如江州布政史,分守道御使,金华府府尊,学政官以及在野大儒,两榜进士足有一十三八之多,号称江州十八学士。

    别的暂且不说,光是十八具宗师铠便是足够惊世骇俗的了。

    更别说大儒之能,从来都不是依赖铠具,而是能够与武道,仙道等体系分庭抗礼的儒道神通。

    并不是每一个儒门弟子都跟苏峻这般奇葩的。

    若是算上出身儒门的金华府城隍这尊神灵,儒门在江州可谓是一家独大,风头无俩。

    士林势大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力量。

    而且苏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根底到底在哪里,若非有司马学政的鼎力支持,他哪能视钦天监,江州道盟于无物?

    不过儒门虽然势大,但是拙于团结,擅长内斗也是出了名的。

    什么心学八宗,理学十三派什么的大小流派多不胜数。

    就连儒门圣地:稷下学宫之中,那些穷经皓首的大儒们每天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互怼互喷,甚至不乏势同水火,不共戴天的。

    …………

    就在苏峻胡思乱想的时候,不知不觉车架便已到了西山脚下。

    一眼望去,层林尽染,山峦幽谷中尽皆是一片绚丽的红色,仿佛是天穹上的烟霞蔓延下来,披在了峰峦叠嶂之上。

    所以西山又有栖霞山的美誉,乃是府城景致中的一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