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你,看到了?-《名人堂之路》


    第(2/3)页

    即使十月末的天气已经转凉,但下午两三点的时候的山上,还是十分闷热。这条挨着若干间简易房的沿山走道上,鲜有人走动,人们都留在家中躲避暑气。

    只有山道最下面这一间,有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待在屋外。他好像完全不惧炎热,正双手抓着篮球筐,做引体向上。

    “老杨,有你的电话!”

    从最高处的小卖部传来的高分贝呼唤,打破了安静。

    “谁打过来的?”老杨向那个声音回话,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停,他的呼吸平稳,中气十足,似乎完全不受影响。

    “还是采访你的。”

    “算了,你就说我,不想接受采访。”

    “他们说小鸣好像打得很好。”

    两个一上一下的声音,这时候在老杨这儿断了回复。

    “进了个球还是什么的。”山上的声音仍锲而不舍,山下的人却仿佛充耳不闻,只专心做着引体向上。

    “老杨?”

    “嗯?”

    “他们说是中央电视台的。”

    老杨终于停了下来。他调整呼吸,侧耳听着。

    “他们说,要找你做个专访——问问你带小鸣的训练方法。”

    老杨松开手,从篮球筐上落了下来。

    3/

    傍晚时分,北京郊区,雁西湖畔的北控男篮训练基地门口。

    “斯蒂芬,你好!能占用您几分钟时间吗”几位守候多时的记者,拦下了结束一天训练,正准备从基地开车离去的马布里。

    “请问你对你的前队友,尤里斯-杨,杨一鸣今天的表现有什么评价?”看马布里停了车,放下车窗,记者们赶紧开口发问。

    “一鸣很厉害。”已经在北京生活多年的荣誉市民“马政委”,念起对大多数外国人来说拗口的杨一鸣名字来毫无障碍,“我一直就很看好这个小伙子。我觉得他在NBA会有大作为。”

    “你觉得杨一鸣的模板会是谁?”模板的讨论似乎这几年也成了挂在中国篮球记者嘴边的热门话题,但不得不说,给新进联盟的新秀球员贴一个前辈明星的标签,确实有助于更快了解他们的技术特点。

    “那还用问嘛!我呗。”马布里突然蹿出一句字正腔圆的北京话,一边用大拇指指了自己胸口,手握方向盘的他还戴着墨镜,一副得意又嚣张的表情。

    “可是…”

    看记者们都一脸诧异,捣鬼得逞的马布里更得意了,他换回母语英文说:“开玩笑,just  kidding啦。不过这还真的是个好问题…”

    记者们把录音笔凑近了几分,都认真地等待这位NBA当年第4排位新秀的答案。马布里摘下墨镜,仔细想了想,正儿八经地回答起来,“我最欣赏杨一鸣的一点其实是他的篮球球商。他在场上得到的机会和锻炼还不多,但比起同龄人,他好像总是能做出最合理的判断。这个很不容易…我觉得他的身体素质,很像J博士——这也是他个人的偶像,我知道。但他如果多练习投篮,或者更强壮一些,他成为杜兰特或是詹姆斯那样的球员也未尝不可。但说实话,我相信他自己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我不希望有任何模板束缚住他。”

    杜兰特和詹姆斯?

    记者们这时候更吃惊了,有两人还掏出了记事本写了几笔,似乎用录音笔记录下这段判词还不够似的!

    见一时没人再问,马布里轻轻点下油门,车的自动启停功能工作,发动机又运转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