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有天恩!朱允熥抬头看着依旧阴沉的天空,是天,有愧河南! 突然,就在朱允熥将要走进城门之时,视线中出现一队挑着扁担的队伍。其中有老人,有妇女,有官吏。 朱允熥问道,他们是? 他们是往前面堤坝上送土石的!侯庸道。 队伍最前面的老人,被扁担压弯了腰。他诧异的看着眼前长长的队伍,诧异的看着队伍中,高扬的龙旗。 城外,还有满是扛着沙包加固城墙,阻隔洪水的百姓。他们似乎不是官府抽调而来的,因为这些人中有老有少,有书生有生意人。 他们在自发的,保护他们的家。 为了这个大家,有人不惜拆了自己的小家。外城城郭的那些民居,已变成对抗洪水的材料。 这些百姓的表情,绝望中带着凶狠,带着不屈。各个都咬着牙,奋力向前。 朱允熥亲眼看到,两个似乎刚束发之年的读书郎,扛着沙包一次次的跌倒在泥水之中,又一次次倔强的站起来。 每当他们把沙坝加固在洪水来临方向的堤坝上之后,目光都会深情的望着身后的城墙。 城内,有他们的亲人,有他们的家。 渐渐的,这些人的目光如同那位老者一样,都被龙旗吸引,停下了手中的活。 乡亲们!侯庸跑到一块石头上,大声喊道,皇太孙殿下来了,千岁殿下将在此处,跟咱们一块救灾!刚才殿下说了,河北,山东,湖北,江苏,安徽,北平乃至辽东,都有救灾队伍朝咱们这边来! 殿下说了,天灭不了咱们河南。大明,不会抛下咱们这些百姓! 四周,死一样的沉寂,只有凄冷的风雨。 然后,救灾这风雨之中,无数人嘶吼着欢呼雀跃起来。 那些手持兵丁的军人,在城墙上嘶吼。 那些在堤坝边满身泥土的百姓,在洪水中嘶吼。 那些在城内,默默付出的妇孺百姓,哽咽着嘶吼。 大明!大明!大明! 开国刚不到三十年,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明,正是百姓的信仰精神所在。 这天下,每一个百姓,都骄傲的以明人自居。 明,是他们血脉中根深蒂固,刻在了基因之中,最信任的,最依赖的。 明,不是朝廷,不是官府,而是他们质朴的观点中,历代先祖繁衍生息的整个华夏。 把物资运进城! 朱允熥缓缓下令之后,一下扯开蓑衣的绳索,露出身上五爪金龙的袍服。 给孤,戴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