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着,心中忽然又烦躁起来了,“也不知李景隆他们父子到哪了?何广义那边如何了?” 他话音刚落,外边有太监跪在门口。 “皇上,吏部右侍郎侯庸递了牌子,在宫外候着!” “他怎么来了?”朱允熥想想,叹气道,“让他进来吧!”说着,对王八耻道,“给朕更衣!” 臣子来了,君王的架子就要端起来,不能吊儿郎当的随意坐着。 稍候片刻,侯庸在太监的引导下,从外面进来。 “臣侯庸,叩见皇上!” “起来吧!”朱允熥穿着苏绸常服,端坐在宝座上笑道,“来人,给侯爱卿赐坐,上凉茶!” 侯庸也是热得不轻,鬓角周围都湿漉漉的。而且他身上,还套着厚重的官服,头戴官帽。 朱允熥注意到,侯庸官服的裙摆,都磨出了白边。全身上下,唯独脚下的鞋是新的。大明朝的官服,是要官员们自己出钱买的,侯庸这样的清官,怕是一件官服穿一辈子。 “你比在中原时要瘦了许多!”朱允熥打量着侯庸的脸色,对方应是正值壮年的年间,鬓间却有了丝丝白发,“也老了许多!侯爱卿,你是大明的肱骨之臣,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呀!” “不敢劳皇上挂念!”侯庸忙起身道。 朱允熥笑着按手,示意对方坐下,“不是朝会,只有你我君臣二人说话,何必这么多礼数!”说着,看看对方的脚,“你那双开口的官靴,终于知道换新的了!” “这是臣的母亲,给臣新做的鞋!”侯庸低头道,“臣老母从老家来京城,一路上日夜赶制而成。今日知道臣进宫陛见,特意嘱咐臣穿上!” 闻言,朱允熥心中微酸。 可以想象出那样的画面,摇晃的车架之中,客栈的残灯旁边,白发老妪为儿子,一针一线细细缝纫。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呀!”朱允熥缓缓道。 说着,似乎觉得这个话题太过沉重,朱允熥继续道,“朕不是传旨给你放三天假,带着你母亲在京城走走吗?怎么这么急着进宫来?” “是臣的母亲吩咐臣国事要紧!”侯庸正色道,“臣在城外迎到了母亲的车驾,奉迎进京,住进了皇上御赐的宅子里。臣母对臣说,我侯家能有今日的体面,都是圣上的君恩。臣身为臣子,当国家为重,君王为重,不可因私废公!” “什么朕的圣恩?”朱允熥摆摆手,“有时候,对你们这些清廉的官员,朕心里十分过意不去!大明朝的俸禄就那么多,你们都是拖家带口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