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江山是康熙的。 户部缺钱花了,肯定是要借的,这也是老四敢打秋风的底气所在。 但是,户部总来借钱,从没还过钱。长此以往,确实就败坏了财政纪律。 在老四搞出摊丁入亩之前,小农社会的财政收入,基本上就那么多了,绝无可能暴涨。 但是,这种财税体制,有个胎里病:应付不了突发的天灾或是战争经费。 从鸦片战争开始,大清一路割地赔款,而且越赔越多。 但是,清廷的财政收入居然没有崩溃掉,老四的摊丁入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个财政收入的支撑,必须承认,就是英国佬赫德掌握的总税务司了。 如今的大沽口码头,玉柱做的买卖,属于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超级垄断生意。 洋人的商船来了,照章征税。 玉柱自己组建的大清皇家商船队,也下南洋做买卖,卖的还是市面上花钱都买不到的御用瓷器和各种御用织品。 妥妥的暴利。 就算是珍妮纺纱机提前出来了,玉柱所做的御用纺织品和瓷器贸易,依旧不愁销路。 整個南洋和三锅那边,土王及贵族众多,这些人都具有高消费的能力。 八年来,玉柱刻意给老皇帝留下的印象,就是善于理财,善于治军,但是不善于团结满洲权贵。 勿使群臣合而谋朕,这是帝王心术的立足点。 玉柱不可能和满洲军功旧勋贵同流合污,这个异常关键,康熙自然就放心的让玉柱掌握京城的兵权了。 实际上,隆科多太过嚣张跋扈了,他和满洲军功旧勋贵的关系,也很不好。 历史上,正因为如此,康熙才让隆科多掌握京城里最大的兵权,长达十一年之久。 御门听政结束后,老四兴奋的回了户部。 老四前前后后找老皇帝借了三百多万两银子,按照百分之五的年利计算,只要上交十六万两的利息,就可以继续借一百万两了。 老皇帝的私房钱,除了拿来修宫殿之外,剩下的就是筹备战争经费了。 偌大个帝国,户部一年存银仅为三百万两银子而已,对于消耗巨大的战争而言,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好在,老皇帝有玉柱这个财神爷,可以帮着捞大钱。 玉柱想回家的时候,老皇帝忽然问他:“若是允许民间商船,也可使用大沽口码头做买卖,收税几何?” 嗯,西边的准噶尔蠢蠢欲动,北边的罗刹国又开始东侵了。 玉柱一听就懂,老皇帝这是想多积攒点家底,筹备很可能爆发的西北大战。 “回汗阿玛,一年多增五百万两银子的收入,肯定是没问题的。”玉柱早就等着老皇帝这么问了。 客观的说,在重农抑商思想的束缚下,大清就算是执行海禁,也远不如大明那么的严格。 即使是乾隆,也没有禁绝海外贸易,他只是撤消了三大海关,保留了粤海关而已。 大明的禁海,最凶残的时候,那可是片板不许下海的。 倭寇怎么来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