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想到这里,杨秀清命人唤来曾钊扬、卢贤拔、陈宗扬、何震川、黄维江、刘绍廷、吉成子、傅学贤等八名留在东王府的亲信,一起商议如何处理冯云山与秦日纲之事。 四人很快便来到东王议政大殿。四人均是杨秀清心腹,杨秀清当即将自己心中的疑虑道出,问道:“众兄弟,如今之计,该如何对待南王和燕王才好?” 曾钊扬眨下眼睛,他与南王极为熟悉,天国初期的各县檄文和规定,都由南王一手编制,而他,也都参与其中。因此,对于南王的才华,他很是钦佩。 想到这,开口道:“东王九千岁,南王即便有自立的心思,但一直并未公然宣布脱离天国,可见其还看重大义名分,何不以此为契机,让天王下达诏书,先封其为八千岁,再以天王四十大寿的名义,共邀各廣西老兄弟齐聚天王府庆祝,邀请南王一道来天京。料想他不敢不来!非迫不得已,钊扬认为还是不要撕破脸面为好。” “至于秦日纲,孤军在北地,且有朱锡琨黄文金两人在,多少能制衡于他。职下认为可双管齐下,一方面直接下令让秦日纲率北伐军一路向南,回击直隶,同时从天京派出一支劲旅北上接应;另一方面,可以委托南王派水师前往辽东,将之接应回长江一带。” 不得不说,曾钊扬眼光是好,但想得太理想,一切都建立在原来的对冯云山的印象中。他可能想不到,北伐军之所以出现在辽东,便是讨虏军水师将之丢在那里。 “不可!曾丞相此言谬也!”说话的却是一直在东王身边的镇国侯卢贤拔。 卢贤拔在紫荆山区时代便加入拜上帝教,也是教中的元老。他粗通文墨,曾与洪秀全、冯云山一道编撰《天条书》、《三字经》等教众书籍,一向为东王杨秀清看重,之前出任秋官正丞相,本月刚受封镇国侯。 他担心东王听取曾钊扬的意见,忙上前禀道:“九千岁,南王自二年前脱离天国后,便行独立之事,其行径早已与叛乱无异。只因其手下的廣西老兄弟越来越少,反而是天地会匪日益增多,听说又更改教义,其实际已全然不算我教中兄弟。因此,职下建议,东王强行命令其来京,否则宣布为叛逆!同时,可大肆封赏其手下的廣西老兄弟林凤祥、李开芳、陈玉成、梁立泰、林启荣等将,就算不能将其拉拢至天国来,也能让其相互猜忌。” 卢贤拔确实阴狠,杨秀清眼神一动,这主意不错! 卢贤拔紧接着说道:“至于燕王,乃是看南王行事。若是解决了南王,依照燕王胆小谨慎的性子,再加上有朱锡琨黄文金两位兄弟在,他必然不敢轻举妄动。所以,职下认为,还是专心解决南王之事为好。燕王在清妖的发源之地,必定让其寝食难安,吸引清妖兵力也好,让清妖耗费钱财兵饷也好,都是可贵之事。何不让朱锡琨黄文金两位兄弟加强对部属士兵的掌控,最好命令其分兵,互补统属,这样便可更加制约燕王的野心。” 不得不说,卢贤拔的主意很是独到。杨秀清点点头,夸赞道:“卢兄弟所说,甚合本王心意。” “既如此,稍后本王便去觐见天王,奏请封赏南王为八千岁,限其一月内来天京参加天王四十寿辰庆典。否则,则视为叛出天国,人人得而诛之!”杨秀清脸色一正,威严地下旨道:“另外,封林凤祥为靖胡侯,李开芳为定胡侯,陈玉成为平胡侯,梁立泰为讨胡侯,赏银各五千两,婢女各十名,命其率部北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