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足球戰術,就是空間的合理運用。 在談到任何戰術時,是很多世界名帥都會提起的一句話。 瓜迪奧拉也不例外。 他在戰術上的推陳出新,都是一次全新的空間劃分的研究。 有了最合理的空間,還需要最合適的球員。 本場比賽,瓜迪奧拉在左邊路派上左腳球員薩內,就很值得讓人細細品味。 薩內的特點是內切射門。 一般來說,左腳球員在左路想要內切,就必須要左腳內側外另一個方向帶球。 這樣不僅效率不如外腳背高,而且容易被防守球員斷球。 所以,薩內在邊路的最佳選擇,只能下底傳中。 難道瓜迪奧拉沒有考慮到這點嗎? 不,正是因為他考慮得太細致了。 曼城的前場進攻,右路的斯特林和中路的阿圭羅有很好的穿插效果,這是他們的特點。 如果薩內在右路內切,勢必會壓縮防守,同時也壓縮阿圭羅和斯特林的活動空間。 再三權衡優劣后,瓜迪奧拉決定以阿圭羅和斯特林為主要進攻重點。 薩內就被放在左路,發揮他另外一個優勢——左腳傳中。 他能在左邊路拉開寬度,傳中或者給隊友制造空間。 球員在合理區域,用自己合理的踢球方式處理球,這是瓜迪奧拉這幾年在不斷優化的事。 這樣進攻效率就變得非常高。 剛才的斜插進攻,也是遵循了瓜迪奧拉在中場休息時的指示。 要不斷進攻禁區,制造機會。 再舉個例子,巔峰時期拜仁的兩翼齊飛。 左腳球員羅本在右路,發揮他內切射門的優勢。 右腳球員里貝里在左路,可突破,可下底傳中。 這些都是在圍繞如何合理運用空間在展開。 反之,曼徹斯特市的另一支球隊,俱樂部花巨資引援,一大堆球星,進攻卻踢得稀爛,從歐冠邁入歐聯。 這都是沒有研究最基本的東西,不能全怪主教練。 比賽在第58分鐘的時候,曼城主場2:1領先,雙方總比分4:4。 曼城不僅掌握比分的主動,還控制比賽的節奏,這樣下去,拜仁還得丟球。 眼看形勢不妙的海因克斯,立刻進行換人調整。 撤下阿方索-戴維斯,換上雷托納。 曼城的兩個進球,都是來自這名小將的失誤。 伊蒂哈德球場內漫天噓聲和嘲笑,就像是一場公開審判,將他狠狠羞辱。 從右后衛位置到邊線中間,不過三十米距離。 羞愧、自責,讓他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突然,他的脊梁骨不知道被誰重重地拍一下。 “別低頭,挺直腰板,比賽還沒有結束!” 戴維斯轉過頭,驚慌的眼神在看到羅西后,突然模糊起來。 “在這里,不會有人同情弱者!” 說完后,戴維斯咬牙強忍淚水,重重地點頭。 雷托納上場后,在羅西耳邊悄悄說了幾句話,各自回到防守區域。 曼城開球。 海因克斯雙手向前平推,示意球隊大舉壓上。 半場高壓是拜仁最顯著的特點。 羅西前壓持球人,在他身后有三四名隊友做掩護,其余球員要在對手和防線之間。 單后腰比達爾位置靠后,填補前壓球員和防線的空隙。 曼城如果在后場控球,拜仁的中前場球員會立刻壓迫。 當球傳到前場,拜仁的防線也保證足夠的防守人數。 雖然能扼制曼城的反擊,但拜仁想要進攻,就必須期望前場斷球,或者是防守反擊。 想要從配合無間的曼城球員腳下搶球,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領先的曼城,也不急于進攻,慢慢傳球。 前場逼搶是一件非常耗費體能的工作,海因克斯在接手球隊后,第一件事就是加強球員的耐力。 就連羅西現在的場均奔跑距離,都要比之前高。 雖然很辛苦,但海因克斯一直在場下鼓勵球員。 五分鐘, 十分鐘, 十五分鐘, 海因克斯堅信,持續的高壓,一定會給對手造成無形的壓力,從而讓對手出現傳球失誤。 曼城球員在這樣持續的壓迫下,開始很少將球傳回本方半場,而是在中場區域傳遞。 即便是丟球,他們也能有空間展開逼搶。 對手的陣型壓上后,除了羅西和一名邊前衛位置靠前,準備隨時反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