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同之戰4-《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2/3)页

    打強的,安撫弱的,誰冒頭就打誰。

    朱棣遠征對付的是漸漸勢大的韃靼部阿魯臺,阿魯臺曾經擊敗過瓦剌,并控制住了兀良哈,阿魯臺被明軍打廢后,瓦剌又重新抬頭,脫歡,也就是也先的父親,在1416年,即是永樂十四年,重新戰勝了阿魯臺,并擊殺了東逃得阿魯臺,至此瓦剌已經勢不可擋,歡脫扶持了具有黃金血脈得脫脫不花,統一了整個蒙古,而這個時期的瓦剌整體實力已經超過了永樂朝的韃靼部。

    宣宗朱祁鎮的北伐就是對付瓦剌,,雖是獲得勝利,但卻并沒有給瓦剌致命的一擊,對他們的整體實力影響并不大,明軍所有的戰略目的都是要將勢大的部落打趴下,讓他們重新陷入混亂之中。

    眾將都是身經百戰,當然知道機會難得。

    此時的明軍真實的戰斗力不比蒙古人差多少,再加上他們精湛的火器,在野戰之時,甚至還要強于蒙古人。

    永樂朝,宣宗朝,與蒙古的戰爭比都是一比一。

    找到蒙古人,比打敗蒙古人還要艱難。

    因為朱祁鎮引發的土木堡之變,讓這些驕橫的武將們,不得不將自己翹在天上的尾巴收起來。

    弄不好就是亡國,誰敢大意,只能選用最穩妥的守城方案來打。

    蒙古軍氣焰囂張,可明軍也是絲毫不遑多讓。數百門火炮不斷的吐出火舌,一枚枚炮彈打在了蒙軍后軍弓箭隊中,給蒙古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與干擾。

    而此時最先的蒙古兵已經登上了城墻,各處城墻上都有了白刃戰的發生。

    喊殺聲漫天。

    “兄弟們殺光這些蠻夷,咱們死去的將士們報仇。”

    “狗娘養的,誰他媽讓你爬上來的。”

    戰鼓聲,叫罵聲,鏘鏘鏘兵器碰撞的聲音,聲聲不絕。

    而郭登拿出自己的雙斧,屏退身邊的親兵,朝著就近的蒙古兵而去,親兵怕將軍有失,也追了上去。

    而此時蒙古軍的后軍弓箭手停止了放箭,將弓弩背負在了后背,抽出自己的彎刀大叫著朝著大同城而去。

    全線壓上。

    城墻的防守是有章程的,扔石頭的就要一直扔石頭,發射火銃的還是要判發射火銃,即便是有蒙古兵沖了上來,你也不能臨陣脫逃,自有專門的部隊對付這些登上城墻的蒙古人。

    局勢一片混亂。

    從一個缺口處不斷有蒙古士兵攀登上來,而明軍卻在城墻上,瘋狂的擠壓蒙古人的空間,有的人死了,后邊的人就會踩著自己同伴的尸體繼續前進,而蒙古人也是如此。

    他們到了城墻上后,就是要先守住這個突破點,守住空間就能夠讓更多的同伴登上城墻,換句話說就是守住空間就是守住勝利的契機。

    不過明軍也知道這一點,悍不懼死的將蒙古人所占領的空間給消磨干凈,而后補上這個缺口。

    一名蒙古兵剛剛爬上城墻,便被身旁的郭登一斧子砍在了頭上,半個腦袋都被砍砸的面目全非,掉落下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