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太上皇歸來1-《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2/3)页
朱見深的個人看法是,朱子確實對得起亞圣這個稱號,勸人向善,成為道德模范本就沒錯,再加上朱子理學的核心四書,也是博大精深,你十五歲的時候看,看不懂,二十五歲的時候,有點意思,三十五歲,甚至四十五歲時候看的時候,會覺得這就是無上的典籍。
朱子理學沒有在南宋大獲成功,一來是因為南宋本身的政治制度是開化的,二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求帝王以身作則,道德方面讓臣民無話可說,朱熹想當圣人,大臣想當圣人,都行,可皇帝不樂意當圣人啊。
大明剛建國后,并沒有將朱子理學視為治國之思想,但架不住文人信奉的多,一來二去,對于皇室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也應了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佳話。
…………
土木堡。
十座高大的石碑矗立在荒野之上。
這塊地方是六年前大明兵敗之地。
每座石碑上刻著四千多名士兵的名字,年齡,住址。
在正統十四年末,內閣定下了章程,從云貴,中原,山東等地選取上好的石料。
成化一年開始動工,大多數都是在本地完成。
由兵部提供名單籍貫,進行雕刻。
數萬工匠日夜趕工,在成化二年,率先完成了北京保衛戰陣亡士兵的紀念石碑,從山東運來,落地之時,內閣輔臣于謙,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壽,泰寧候陳瀛,駙馬都尉井淵,武陽侯石亨等人親臨現場。
焚香禱告,以慰戰死將士之心。
數十萬百姓圍觀,放聲大哭者不絕于耳。
成化二年末,大同的紀念石碑完成,由中原送來,朝廷委派泰寧侯陳瀛前去,與大同總兵韓青等官吏,看著石碑落地。
成化三年,陽和,宣府,遼東等地的石碑相繼完成,朝廷委派陳瀛石亨等人前去。
而在成化四年,由云貴送來的石碑終于到了土木堡,紫荊關,這兩個地方是內閣次輔李賢親自去的。
這也是李賢自己上書請求的。
他是從土木堡逃了回來,故地重游,想著那雨夜發生的事情,心底生出無盡的荒涼。
而今日是六周年祭。
周邊的百姓自發的前來,給戰死在這里的士兵們燒香焚紙,也有當地的大戶殺豬宰羊置放在石碑之下。
周邊百姓絡繹不絕。
一名穿著華貴,須有胡須的男人,在兩名“男子”的攙扶下出了馬車。
他望著那十座威嚴的石碑,面容輕蔑,冷笑兩聲。
“英國公那老匹夫死了。”
“是,奴婢也聽說了一些,好像一個月前病逝的,還被皇上追封了興國郡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