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于太保-《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3/3)页

    “張保,說說吧。”朱見深很是平靜的說道。

    “陛下,您,您讓奴婢說什么啊?”

    “怎么,不想說,難道讓朕替你說嘛?”

    “陛下,奴婢真的不知道,不知道陛下想讓奴婢說什么?”

    ”好,好,好,你既然不說,那朕就替你說,朕在這乾清宮做的事情,你是不是全部都告訴了于太保,是不是。”說到后面,朱見深的聲音提高了三分。

    張保聽完之后,立即跪下身去。

    “陛下,奴婢,奴婢只是怕陛下被徐有貞給蒙蔽了,陛下尚且年幼,處事方針有些稚嫩,需有人規勸,那徐有貞事事依著陛下,一副奸臣做派,奴婢真的怕啊。”張保低下頭去,哭訴道。

    不過心里面也老鼻子后悔了,這陛下怎么那么機敏,于謙一有反常,立馬想到了自己的身上。

    這,這不就是第二次了嗎?

    難道要死了。

    不過又再一次的出乎張保的意料。

    “起來吧,朕確實年幼,你有些擔憂也是忠心,但朕辨別忠奸的本事還是有的,這次朕不怪你,但你要答應朕,以后朕讓你給于太保說的,你便傳過去,若是不讓你說的,你一個字都不能吐露,不然,你我二人的主仆情誼也就一刀兩斷了。”

    剛剛站起身的張保,聞言心中一震,

    主仆情誼,一刀兩斷。

    這可能是對自己最大的懲罰了吧。

    “奴婢知道,奴婢下次再也不敢了。”

    朱見深點頭應是,而后閉上了眼睛,想著于謙為何有那么大的變化。

    思來想去。

    只能是自己的想法太過狹隘。

    于謙何許人也。

    十七歲的于謙寫下,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也是他的人生信條,他無私的家國情懷。

    二十一歲中舉,擔任都察院山西道監察御史。

    二十三歲之時,宣宗皇帝朱瞻基平定當朝皇叔,相當朱棣第二的朱高煦叛亂,而負責監察記錄罪行的御史就是于謙。

    三十歲巡撫江西,不畏寧王強權,為了百姓于寧王相爭,在江西百姓的心中獲得于青天的稱號,獲得宣宗皇帝賞識。

    三十一歲時,加封兵部右侍郎,巡撫山西河南,在任期間,兢兢業業,為百姓辦事,在任期間,曾數次開倉放糧,賑濟生活困難的百姓,又在開封治理黃河水患,為兩岸百姓營造安詳的生存家園。

    他在此任呆了整整十五年。

    “于謙所至問民疾,百弊咸飭。”

    這種所作所為得到了楊士奇的賞識,而后在去世之前,將于謙調入了京師中,擔任兵部左侍郎。

    最后的故事,就是人生的高光時刻,北京保衛戰。

    君為輕,社稷為重的理念是他一生的追求。

    朱見深想了許久,決定要找個機會好好跟自己的老師聊一聊,因為他仰慕敬佩于謙,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

    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第(3/3)页